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解放战争中 开路先锋铁道兵从哈出发

▲1946年成立的护路军。

▲1948年8月铁道纵队三支队修复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

▲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铁道兵启航纪念塔。

▲铁道兵在极乐寺树立的纪念石碑。

  □王树元
  铁道兵,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发展历程中,立下了特殊的功勋。这支英雄的部队,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哈尔滨,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发展、壮大,走向全国。
  壹
  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
  诞生于哈尔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在接收东北的同时也接管了铁路,但遭到日本人破坏的铁路,处于瘫痪状态。12月12日中共西满分局成立后,便开始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西满根据地,恢复运输、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东北解放以后,国民党残余势力不断对铁路运输线大搞破坏活动,致使撞车、翻车、脱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给铁路运输造成严重损失。1946年6月东北铁路总局成立了铁道司令部,同年秋又将东满、西满及绥化地区的护路队归属铁道司令部领导。护路队分布在铁路沿线守护车站、桥梁、隧道、水塔等重要建筑,保障铁路安全畅通,并配合铁路员工进行突击抢修铁路、桥梁等任务。
  1947年2月又成立了中部护路军司令部,陆续将兵力分布于东、西、南、北满约5000公里的铁路线上,这期间护路军胜利地完成了护路和维持铁路沿线一带治安及剿匪的任务。
  1948年7月,为支援部队作战,把重武器和军用物资及时运到前线,中共东北局、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并以铁路各站段1200余名员工为技术骨干,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总兵力1.9万人。7月5日,铁道纵队成立大会在哈尔滨极乐寺塔院大灵堂召开。铁道纵队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供给部、卫生部、宣传部。铁道纵队下辖四个支队,一个汽车大队。7月中旬,东北军区副政委罗荣桓曾亲临纵队机关视察,他指出:“这是二十年来我军创建的一支新兵种,标志着我军向现代化迈进。”
  贰
  抢修铁路运送物资
  做到了“神兵天降”
  铁道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工程,就是抢修长滨线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以保障秋季攻势展开后,大部队调动、粮食和弹药补给以及特种兵部队装备运送。
  铁道纵队的三支队是沿长滨线向长春方向抢修线路和修复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的支队。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为阻止国民党部队北犯,将该桥炸毁。如今为大军南下,必须将其修复。这项工程浩大,时间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该桥全长987米,是长滨线(哈尔滨至长春)重点工程。
  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爬上爬下,认真地测量每个部位的尺寸,特别是对桥梁底架的挠斗和桥座上的活动穿轴部分,反复地测量和计算,选定架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构成草图后,又对各部位的尺寸进行了校对。
  1948年8月1日,在数千名指战员、哈尔滨铁路车辆厂技术人员、铁路各工务段员工和支前民工,还有苏联第五工程列车队150名员工的配合下,抢修工程正式开始。时值盛夏,雨水频多,给修桥带来诸多不利,又缺少原材料。经过研究,先铺设铁路便线,抢卸架桥砂石、水泥、枕木、钢轨等料具,打捞沉入江中的残梁,修补灌筑桥墩,铺设浮桥。部队在桥的两端搭起帐篷,当时缺少篷布,战士们就利用树枝、蒿草等代替。白天烈日晒,晚上蚊虫咬,加之国民党部队的飞机常来轰炸,防空隐蔽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抢修大桥的施工多在夜间进行。
  东北的秋夜凉气袭人,战士们在冰凉的江水里打桩、搭脚手架。当木桩不够时,战士们搜集炸断的电线杆和断钢轨,代替木桩作为桥墩的基础;电焊条缺少时,就到附近被炸毁的桥墩里搜集废电线,经过二次加工后再使用。
  经84个昼夜的突击抢修,1948年10月23日长滨线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抢修工程胜利竣工,24日恢复通车。
  在辽沈战役期间,铁道纵队在抢修的铁路线上共开行军列631列,运送兵员20余万人,作战物资58万余吨,做到了“神兵天降”,出色完成了辽沈战役时的铁路运输保障任务,为铁道兵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页,也为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解放后,铁道兵随大军入关,用19个昼夜抢通北宁铁路和滦河大桥,为平津战役铺平道路;继而修通津浦、平汉铁路,支援渡江南下作战,为渡江战役赢得了时间。随后在我军进军西北、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陆地的战斗中,铁道兵和广大铁路员工、支前民工一起,又相继抢修了陇海、粤汉、湘桂、浙赣、南北同蒲等铁路干线,使破烂不堪、陷于瘫痪的8000余公里的铁路恢复通车,不仅保障了战时运输的畅通,而且为战后全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叁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
  永久屹立松花江铁道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铁道兵奉命入朝执行铁路抢修任务,这期间,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使当地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的107公里延长到1953年7月停战前的1382公里,同时新建铁路213公里,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保障任务。
  1953年9月根据国防建设和铁路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发扬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先后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噩通霍、充石等52条铁路干支线,计1.2万公里,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1月,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后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成为我国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铁路、公路、地铁、房建等项目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2017年11月22日,中国铁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一行造访哈尔滨极乐寺“寻根”。双方核对相关历史资料,巡查了寺内原驻军房屋,确认中国铁建公司的前身铁道兵确系是从极乐寺诞生走出的。
  2018年7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日前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铁建公司在哈尔滨极乐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纵队成立处立碑纪念。7月5日铁道兵纪念园落成典礼暨“铁道兵启航纪念塔”揭幕仪式在松花江北岸举行,以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光辉历史。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热衷研究哈尔滨城市历史及党史,曾在多家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