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展出“留守名簿”等20000余件(页)新罪证

 
 
 
 

  □本报记者 梁可心 文/摄
  一张张记载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个人信息等内容的“留守名簿”;一件件从炸毁的四方楼遗址挖掘出、用于人体细菌实验的玻璃器皿;一本本战后回国的原“七三一部队”队员用于交流的《房友》杂志……“记录”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制、人体实验的两万余件(页)罪证文物和史料,在历时70天完成改陈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首次展出,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集中“亮相”,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新增“留守名簿”墙
  呈现3497页重要罪证
  12月12日,在“七三一部队(细菌战主要战犯)”展厅内,一面新打造的“留守名簿”墙十分震撼,展厅内一整面墙以本部大楼外观造型为设计元素,将一页页七三一部队成员名簿立体展示于玻璃窗内,并配有多媒体电子触摸大屏可以翻阅查看。
  “这种设计,相当于为观众还原了当年七三一部队队员在本部大楼里从事细菌研究等罪行的场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陈总策划李忠清说,本部大楼是当年七三一部队的办公指挥中枢,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记录了当年七三一部队成员在出国前登记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这一证据即证明了七三一部队的存在,又体现出当时部队的人数规模,共有成员3497名,为深入进行七三一部队总体规模、人员来源、身份构成等基本史实问题研究提供了一手史料。
  据李忠清介绍,此次改陈新增罪证文物2862件、新增罪证史料23000页、新增对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跨国取证的影像资料810分钟;新增相关战时图书资料及相关展品5980件;增设展柜28个,新制作展台展托50余组。此次改陈主要是将2015年至今7年间,通过“跨国取证”、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新获取的罪证史料、新发现的罪证文物和新的学术成果,充实到基本陈列的展陈中,使立体的罪证链条更厚实、更权威。
  考古挖掘、民间捐赠
  印证“反人类暴行”主题
  四方楼遗址是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区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在败退之际将其炸毁,试图毁灭证据。此次改陈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将自2014年以来,在四方楼等遗址,通过考古挖掘的细菌实验用具、玻璃器皿等2000余件战争遗物,首次大规模在馆内集中展出。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遗址保护部主任高玉宝介绍,改陈后,展厅内新增的证据中还有不少来自民间捐赠,比如哈尔滨市民李万春捐赠的大型电气孵卵器、哈尔滨平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捐赠的带有“关东军”字样的自来水阀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的1941年日本大阪电器株式会社制造的单项ABA-M式交流电弧熔接机等。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始终以‘反人类暴行’为陈展主题,旨在通过展示馆藏多样化的罪证文物及史料,全面深刻揭露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核心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犯下的细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七三一陈列馆历经三十余年的艰辛寻证,现已拥有七大类近10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构成了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立体罪证链条;通过持续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国家级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极大地增强了展陈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以国际化视野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通过改陈更新制作了全部图文展板、优化展陈空间8处,为观众特别是团队参观营造大空间立体式观展体验;对原有沙盘、场景、模型、雕塑等40处艺术展项进行全面修复提升,新制作1:1比例囚车模型,增强展陈生动性,调节好观众参观节奏;新增多媒体展项7处,并特别建立了637分钟精选“跨国取证”视频资料数据库,同时设置了通过电子触摸屏、老式电话机、二维码组成的可供21人听看的互动展台,使得展陈内容更具真实性,展出的罪证文物及辅助展品更加鲜活……
  据李忠清介绍,此次改陈内容依据中央宣传部对报审改陈大纲批复意见,秉持“以法理思考构建陈展内容”的理念,紧扣“罪证馆”特性,围绕“战犯、罪行罪证、审判”这三个方面,归纳理顺改陈大纲,做到展陈内容更加精准、精炼。通过优化内容、优化空间、优化展陈,进一步突显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示罪证、揭露罪行、警示世界、捍卫和平”的世界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标“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博物馆”,力求将日本细菌战这一国际性的展陈体裁,以国际化视野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如今,走进改陈后的陈列馆,处处能感受到文物在发声、历史在说话,那些史料仿佛成为最朴实、最具说服力的陈列语言,向观众立体化“聚集式”控诉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当年泯灭人性的罪行。“通过改陈,增添了文物、弥补了不足、提升了品质,改陈一新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必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强国际影响力,其所具有的世界性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也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金成民说。
  部分图片由陈列馆提供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