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2022在希望里拥抱你我

  □本报记者 王鸿凌  孙 莹  霍 亮  罗彦坤  徐日明  王铁军  王 骁
  2022年即将过去,记忆中那些曾经的感动依然温热。我们回望这一年,本报记录的那些平凡而伟岸的身影,仿佛一座座里程碑,标示着这一路的守望相助,这一路的心手相连。
  德福养老公寓老板刘湘云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会把老人们照顾好!”
  本报曾报道双城区德福养老公寓老板刘湘云“领养”了12个“白吃白喝”亲人的故事。“这一年经常有好心人和企业单位帮助养老公寓的老人,这份恩情我们记在心中。”刘湘云在默默奉献的同时,陆续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心捐助。
  “我这账本都记着呢,你看这都是新记录的,又收到这么多爱心物资。”刘湘云告诉记者,养老院这一年基本很少对外开放,很多好心人和企业会提前打来电话,把送给老人们的爱心物资放在院门口或者直接用邮寄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
  “有衣服、有生活用品还有食品,老人们都可高兴了。”刘湘云说,别看老人们岁数大,穿上新衣服、新鞋,个个脸上都笑呵呵的。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好这些老人们,虽然每天查房到凌晨才能入睡,可看着老人们都开开心心、能吃能喝,就是她最大的宽慰。
  来自四面八方的捐助,刘湘云依旧会雷打不动将每一份爱心详细记录到自己的“爱心账本”上。“都写满了好多页,我替老人们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刘湘云说,自己会带着大家的祝福和爱心,继续把“亲人们”照顾好,让他们安享晚年。
  “瓷娃娃”志愿者大强
  “新的一年,继续学习丰富自己”
  大强出生就是“瓷娃娃”,如今38岁身高仅一米多。近10年来,他和妈妈一起做志愿者,力所能及为别人送去光明。今年10月,本报报道了他的励志故事,如今大强依旧在志愿者团队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强的新年愿望是,能学到更多知识丰富自己,希望身边的人都健健康康。
  “冬天我出门不太方便,在家也要有精气神儿啊!”大强告诉记者,冬天下雪后自己就和妈妈一起宅家。除了每天做一些志愿者团队里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他用来充实自己。“我喜欢看科普类和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希望能多学点。”大强说,自己身体上虽然有缺陷,但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
  即便在家,大强也不闲着。妈妈准备三餐的时候,他帮妈妈择菜、陪妈妈聊天;遇到邻里老人有手机、电脑方面的问题,他也会主动帮忙修理。“这些事虽说微不足道,但让我感到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新的一年,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强说,只要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总会度过生活的难关。
  大学生靳鑫
  “这事谁遇到了,都会上前帮忙”
  哈尔滨大学生靳鑫在大同市的一个善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佩和赞许。2022年2月,靳鑫所在的居民小区突然起火,他不顾个人安危救下了楼里的一位中年妇女。女子得救了,他的手被烫伤了。
  2月12日,在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靳鑫回到山西老家,不料遇到火情。察觉到门外有浓烟后,19岁的靳鑫迅速跑出家门,突然他听到楼道内有女人的呼救声,本可以直接跑到楼下离开火灾现场,但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找到呼救者所在楼层。此时二人再下楼已经来不及,靳鑫赶紧帮忙找到女子掉在地上的钥匙,用手打开滚烫的门把手,进到女子家中,随后二人打开窗户等待救援。此时靳鑫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和鼻子被烫脱皮,用力开门的右手烫出好几个泡。
  幸运的是,二人都得救了。事发后,被救女子的家属特意登门感谢,为靳鑫送去了锦旗,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阿里巴巴正能量还为靳鑫颁发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靳鑫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事谁遇到了,谁都会上前帮忙,当时也想不了那么多,本能反应就是救人!”
  单亲爸爸纪东东
  寒冬腊月里来的都是热心人
  今年3月,为了创业,单亲爸爸纪东东带着儿子小江经营起一个流动的烧烤摊。热心网友们知道了他的经历后,给予了这位单亲爸爸莫大的支持,有人带着朋友到流动烧烤摊捧场,有人给父子俩提供物资帮助……在网友的支持下,如今纪东东一边经营着自己的流动烧烤摊,一边拍短视频,日子过得很充实。
  纪东东告诉记者,今年6月1日《单亲爸爸带娃摆烧烤摊 来捧场的都是热心人》一文见报后,更多的网友、读者关注到他,更多的人也在默默支持流动烧烤摊的生意,哪怕流动烧烤摊摆到了不为人知的巷子里,或是偏僻的大桥下,每天都有网友问他“当晚在哪出摊”,要来定位,不远数公里开车来捧场。
  现在已是寒冬腊月,每天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20℃以下,对于继续出摊的纪东东和去吃烧烤的顾客来讲无疑都是最大的考验。“我每天晚上边烤串,边直播,很多网友问我‘串好吃吗?’我的回答都是‘不算是最好吃的’。在如此寒冷的夜晚来这里吃串的顾客肯定不是奔着这串的味道来的。我知道,他们是在支持我,支持我和儿子这个家。”
  转眼间,新的一年就要开启了。纪东东说,他会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支撑这个流动烧烤摊,也会尽全力照顾好儿子的生活,感谢《新晚报》读者和网友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
  小摊主孙本强
  “坚强哥”升级为“小店店主”
  在香坊区文化街上,一个名为“坚强哥果蔬小店”的彩钢房门前,好心人拎着选好的蔬菜在收款台前等待扫码付款。这个街边彩钢小屋,是志愿者服务队为孙本强捐建的。近半年来,孙本强的生活可以说是越来越好。孙本强告诉记者,他的故事在《新晚报》上刊发后,经常有好心人主动来找他,为他提供各种帮助。有好心人和社会团体帮他联系医疗机构给他看病,还有人为他捐款。如今,孙本强的“出摊”事业更上一层楼,因为他从以前在街头摆地摊升级为“小店店主”了。
  在这个彩钢房中配了能御寒的电暖器。孙本强告诉记者,辖区行政执法队员了解情况后,向上级部门申请特批他在街上摆摊。以前冬天太冷,他出摊的次数也少了许多。有了这个活动彩钢房,寒冬腊月他也能自食其力赚钱了。
  在这个果蔬小店的牌匾上设置了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看到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为所有关心和帮助他的人写的感谢信,还能查到店铺的定位信息。志愿者说:“这个二维码相当于一个线上店铺,希望更多的好心人通过这个二维码找孙本强,来小店买菜。”
  “最美好弟媳”王秀芬
  有爱才有家!平安就是最大的福
  前不久,本报报道了《木兰“最美好弟媳”为姑姐撑起一片天》,木兰县大贵镇民胜村村民王秀芬照顾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姑姐彭海英十余年,用爱给了彭海英一个温暖的家的故事。
  就在前不久,彭海英生了一场病,不过很快就康复了。提到姐姐从病倒到康复,弟弟彭海臣轻松地说:“我姐身体比我强多了,吃了一片退烧药,躺在火炕上睡了一宿就好了!”
  尽管说起来轻松,其间弟媳王秀芬没少忙前忙后,彭海英病倒后,彭家的几口人也相继发起了高烧。王秀芬硬撑着身子看着姑姐把药服下,哄着她上炕睡觉,怕她半夜口渴,还在炕沿儿上放了一杯热水。然后才开始忙活孩子,等孩子都睡下了,最后才轮到她自己。前后三四天时间,一家人都恢复了健康。
  “有爱才有家,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提起新的一年自己的心愿,王秀芬说,“一家人都好好的,齐齐整整地坐在一起吃饺子,这就是团圆年。忙活了一大年,别的咱啥也不求。”
  哈工程辅导员马松
  做好本职工作 继续当学生的“眼睛”
  “我最欣慰的就是丁炀的身体已经恢复得非常好了!”面对记者回访,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辅导员马松第一句话就这么说。
  4月6日23时许,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董丁炀在寝室突发脑出血,正在公寓值班的马松赶紧呼叫救护车将其送入哈医大一院。因出血部位影响视觉中枢,导致术后丁炀看不清,马松一连十几天在病房内精心护理,当起“眼睛”帮他辅导功课。
  马松说,出院后家属为丁炀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并照顾了他一段时间。丁炀视力完全恢复后,很快便回归学校。回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心他,任课老师还找到马松提出要帮助丁炀辅导落下的课程。马松和丁炀的辅导员还经常去寝室了解他的近况。
  马松说,听丁炀爸爸讲,暑假时丁炀在河北老家当上了疫情防控志愿者,这让马松感到很欣慰。
  “这段经历让我有了很多收获。”马松说,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也更加坚定了责任感,继续当好学生的“眼睛”。
  马松希望,新的一年身边的人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学生学业有成,也希望自己能够在2023年工作上更加进步。
  为救患病孙女打工的张国霞
  孙女终于治好了,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今年2月18日,本报报道了《3岁娃患罕见病,家人打工挣医药费,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一文,讲述了51岁的张国霞为了给孙女开心(化名)挣医药费到工地搬砖当力工的事儿。近日记者在回访的时候得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开心目前已经临床治愈,奶奶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开心今年三岁多一点儿,因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头骨出现虫蚀样改变,原本周正的小脸歪向了一侧。哈医大六院血液内科张为伟主任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二。正因为这样的改变压迫了面部组织,所以孩子的下颌出现了剧痛,然而更可怕的是同时改变的还有肋骨和椎骨,尤其是椎骨的改变让开心随时有可能瘫痪。
  开心的父母都是聋哑人,51岁的奶奶张国霞为了给孙女挣医药费到工地去当力工。在照顾孙女的时候,和开心的妈妈同吃一盒饭,就为了节省下11块钱。
  张为伟主任说:“这一年来他们坚持来院复诊,治疗的效果也是挺不错的。半年前孩子已经停药了,上个月祖孙俩来复诊,通过CT影像等辅助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都已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目前达到了临床治愈。病情不会再发展,目前的损伤逐渐会纤维化,停留在现有水平。”
  得知孙女已经治愈,张国霞的干劲儿更足了:“我孙女终于治好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希望,相信未来一定会好起来。”
  百岁朱奶奶
  即将在普宁医院第67次跨年
  今年6月15日,本报刊发了《普宁医院有个108岁的朱奶奶》一文,讲述了一个无儿无女无亲属、由政府出资供养的老奶奶,在普宁医院生活了66年,住院期间换了16任院长、7任护士长,目前,老奶奶身体健康,一切如常,在医院里即将第67次跨年。
  自1956年普宁医院建院以来,朱奶奶就住在医院里,年轻时候扫院子、倒水拖地,年纪大了以后还保持着整洁自律的生活习惯,自己能做的事情仍要自己来做,床位边从没有垃圾纸屑。
  “照顾好奶奶”,这是40年来六任护士长离岗时的嘱托,也是自1956年起16任院长交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奶奶马上就要109岁了,马上就要在医院里第67次跨年了。”目前负责奶奶生活的边立娟护士长说,奶奶现在身体很好,希望在自己退休的时候仍然像前六任护士长一样,由奶奶来送。
  祝奶奶健康长寿。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