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开始的打电话、发短信,到如今的网购、看剧、玩游戏,只要人们能想到的,手机几乎都可以做。不过,手机屏幕可不能随便共享。
【案例一】
日前,杨女士(化名)接到自称是“×东金条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的“×东金条”账户异常,需注销账户。信以为真的杨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下载了某视频会议App,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同时将账户中的余额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内。随后,“客服”表示,杨女士得进行一次“虚拟转账”才能完成注销。殊不知,这一操作让杨女士的银行卡账号与密码全部暴露在不法分子的眼皮底下。最终,杨女士的账户被转走20.61万元。
【案例二】
近日,邝先生(化名)接到自称是“×东金条客服”打来的电话,说他名下的“×东金条”网上利率超出正常水平,如果不降低会影响个人征信。邝先生将信将疑地按照对方指引下载了投屏软件,与对方共享屏幕。紧接着,对方一步步诱导邝先生到各大贷款平台贷款,并提现到指定账户以“降低利率”,最终被骗23.7万元。
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盗取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的“诈骗工具”。
骗术揭秘
获取信息骗取信任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通过冒充公检法、购物平台客服或注销校园贷工作人员,准确匹配受害者自身情况,骗取信任。
引导开启“屏幕共享”
不法分子以指导操作为由,诱骗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屏幕共享”功能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便会被全部记录下来,并同步让不法分子看到,包括对话框中显示的短信、微信以及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受害者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不法分子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登录网银再转账
得知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及密码后,不法分子随即登录受害者的网银账号,进行转账操作,利用之前受害者手机屏幕上显示的短信验证码,轻易转走账号内的余额。
警方提醒
凡是要求共享屏幕、填写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
凡是要求注销××金条、××白条或调整利率的,都是诈骗;
凡是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都是诈骗;
凡是要求借贷后向对方转账的,都是诈骗。
此外,接到自称客服人员打来的“货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破损”的电话,建议立即挂断,并与官方客服或卖家进行核实。如若被骗,请立即拨打110进行报警。
请大家及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通“来电预警”功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一些反诈知识,让诈骗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