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55岁卖房,61岁学车,62岁上路,旅居7年走了18万公里
70岁上海阿姨晚年的家在房车上

 
  开车前,张瀛在查看路线。  
  张瀛在用煤气炉做饭。  
  张瀛在沿途拍照。  
  改车时,张瀛将床安置在车尾,睡觉盖的是自己缝制的棉被。  
  包裹着方向盘的棕色保护套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白色纤维。仪表盘的里程数显示为182381公里,相当于从上海自驾到拉萨往返22次。这是一位七旬阿姨7年的路程。
  张瀛,70岁,上海人。在曾经不主张个性的年代,她拒绝婚姻,42岁辞去教师工作,55岁卖掉房产,61岁学车,62岁独自一人踏上旅居生活,在晚年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想要的生活
  张瀛一度很出名。有一次张瀛路过云南大理某高速公路服务区观景台,一位当地人立马就认出了她:“你是不是那个上过电视的阿姨?”
  这些年,以“中老年”“退休”“房车旅行”为标签的视频在各类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这些退休后的中老年人,与伴侣或朋友结伴,用旅行的方式养老,他们学着注册自媒体账号,频繁地分享旅行见闻。
  张瀛几乎不会去看这些视频,更没有为流量拍视频记录生活的习惯,甚至曾经有车友鼓励她写书并帮她出版,她也婉拒了。她认为自己不是在养老,而是在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轻时的张瀛就喜欢旅游,还考了导游证,但出上海的次数不超过5次,基本都是集体活动。跟团的体验并不愉快,她要的旅行,是能切身感受到路程的方式。
  2009年55岁的张瀛正式退休,她加入了一个老年人骑行的QQ群,萌发出骑行中国的想法,她的自行车从1800元升级至3900元,也曾一路从上海骑行到苏州。有一次,她听闻一位78岁的女性一天能骑行180公里,便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年骑行2000公里,但最终只完成了700公里,她说,浑身酸痛,实在骑不动,身体吃不消。
  于是她开始骑燃气助力车,沿着104国道从上海骑行到杭州临安,返程再绕到安徽宣城和苏州吴江,全程12天,980公里,但最终没能坚持下去。
  她感到,骑行这样的旅行方式,只能解决出行问题,吃饭和住宿问题依然困扰着她。摆在张瀛面前的还有一条路,学开车。
  02
  想做的事情
  20多岁的张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郊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教书。每月工资微薄,一周工作6天。
  30岁时,张瀛想申请读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单位不愿出资培养,但不服输的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在35岁时拿到了本科文凭。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张瀛成为当时第一批停薪留职的员工,经他人介绍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做保险的这段经历是张瀛的“高光时刻”,入行第二年,张瀛在整个营业部100多人中年终奖金排名第一,总公司还给她颁发了一块奖牌。从业6年,张瀛的客户投诉始终为零。
  张瀛学开车的那段时间,吃了不少苦头。驾校教练不怎么愿意教她,甚至直接说“你学不会的”。2014年8月,61岁的张瀛终于拿到了驾照。
  2015年4月,62岁的张瀛决定踏上人生第一次房车之旅。考虑到是首次出行,她打算去离上海不远的浙江玩一圈。出门前一天,她一次次往返于家和房车之间,将生活用品一件件搬上车。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瀛出发了。
  她小心翼翼地驶上沪杭公路,双手紧紧地握住方向盘,双肩因过度紧张而高耸。但这种紧张并不能掩饰当时内心的兴奋,她迫不及待地要出门。
  刚开始自驾旅行,张瀛也喜欢到各种景点拍照打卡,足迹几乎踏遍全中国:自驾关兴公路、独库公路、G318国道、中越边境S325国境线,甚至独自开车10小时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03
  想要的“家”
  在玩房车的人眼中,“旅行”和“旅居”有本质区别。张瀛认为,自己属于后者。
  张瀛说:“走出去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哪里都好看。”很快,她意识到许多人开房车旅行只是短暂地离开家一段时间,而她要的是以车为家,旅途才是她的生活。
  车友陈正飞提到,有一次他和妻子邀请张瀛一同去广西过冬,并邀请她去自家屋内过夜,但张瀛坚持一个人睡在车里,“车是我的家,我只喜欢待在车上”。
  张瀛的房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体式房车,而是客货两用车改造而成的。别人出来玩都是东西越少越好,她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上车,躺椅、电饭煲、热水瓶、置物架、厚棉被……放眼望去,4.6平方米的空间内,塞满了她的全部家当。虽然平时下厨只为了填饱肚子,但打开后车厢会发现,做饭的厨具和调料样样齐全。厨房在车后方,她做饭习惯用传统老铁锅。车厢就是卧室,木板床上铺着老式棉花毯和土布。
  张瀛始终想维持一种“家”的仪式感。1999年,她靠做保险的收入购置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年她45岁。没过几年,她嫌市区环境太吵闹,又把房子卖了,一个人在郊区过起了租房的生活。白天做保险,业务一跑常常就是一整天。深夜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9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她来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没能组建家庭,会不会感到遗憾?”面对这样的提问,张瀛说:“遗憾,又有什么办法呢?”人生就是如此,她尽情享受着自由,也要接受遗憾。
  04
  想圆上的梦
  岁月在张瀛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久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犯困。有一次她起身端着碗往前走,身体不受控制地越走越歪,略带担心地小声嘀咕:“这会不会是中风的前兆?”
  最近,她感到记忆力也不太好,东西经常随手一放又满车厢地找。有一次去洗车,她竟然忘记车钥匙放在哪里,翻箱倒柜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洗车店员工找到的。
  张瀛的妹妹比她小3岁,是她联系最多的家人,但张瀛从没向妹妹讲过这些身体的变化。她并不想让他们担心,也不喜欢被看成弱者。
  关于旅途中的疾病问题,张瀛本人对此倒并不在意,她推崇中医,碰到什么病都用中药自行调理,长疱疹涂蜂王浆蜜糖拔毒、感冒咳嗽摘枇杷叶煮水喝、摔伤后用牡丹皮煮水活血化瘀,练气功和辟谷是她极力推崇的养生方式。
  眼下张瀛最想去西藏。2020年3月,她到了离西藏仅两百多公里的香格里拉德钦县,考虑到清明节要返程,因此没有圆梦。
  “你问我走到什么时候不走了、有什么目标、哪一站会是最后一站等等,我和你说,我从来没有最后一站的概念,只要我走得动,我会一直玩下去,走下去。”这位70岁的阿姨露出坚定的眼神,她始终追寻着自由,也保持着自己的倔强。“今年准备在云南过年,我想春天去西藏,8年了,去圆梦。”张瀛说。(文中陈正飞为化名)
  □朱雅文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