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退而不休 泥塑进校园
  ▲朱磊在创作。
  阜阳彩塑以黄胶泥做“骨”,以水彩做“皮肤”,是安徽省阜阳市特有的民间艺术,于2013年列入市级非遗。作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师、阜阳彩塑传承人,2017年朱磊从阜阳市民间美术研究室退休后,依然坚守这项技艺,并把阜阳彩塑“玩进”校园,让更多学生爱上这门技艺。
  年近古稀仍授课
  年近古稀的朱磊自幼喜爱绘画、剪纸等,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艺术系。曾任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美协会员、阜阳市剪纸研究会副会长等。2017年朱磊退休后,便受到阜阳市特教学校的邀请开办“泥塑班”,带着学生“玩”泥塑,一教就是三年。
  课前,朱磊会带着学生和老师到泉河边挖黄泥,用麻袋装回来。在朱磊的指导下,大家趁着天气好将黄泥平摊晒干,再经过数次浸泡、过滤,就可以得到细腻的泥巴。为了让泥巴更有韧性,避免开裂,朱磊还创造性地在泥里加入细碎的棉絮,最后用塑料刀切成10厘米见方的块状,用塑料布包裹好,随用随取。
  课堂上,泥巴在朱磊手中千变万化,猪、蛇、乌龟等各种动物,各类花草、卡通人物都手到擒来。为了适应特殊孩子的学习特点,朱磊不断简化步骤,力求用最简单的手法捏出生动的形象,方便孩子们学习接受。
  而在阜阳市五中的兴趣班授课时,朱磊还专门制作了PPT课件,从我国古代建筑上的雕塑、古代庙宇的彩塑说起,激发了很多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希望彩塑技艺不失传
  “阜阳彩塑是从天津‘泥人张’演变而来,又有所创新。”朱磊说,阜阳彩塑人体比例更大,一般在八个头或八个半头,重人物表情和内心世界,线条简约流畅豪放,色彩更明快。朱磊的作品题材,前期多取材于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神话中的人物,后期以反映本地风情、民俗生活为主。
  朱磊的家中有一间工作室,各种各样的人物泥塑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已经涂上颜色,有的还是半成品,但是每件作品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泥塑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但如今钟情它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阜阳彩塑,不要让这门手艺失传了。”朱磊说。□周姗姗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