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奥列霍夫铜像。
▲陈赓大将(左二)与奥列霍夫(左一)等苏联专家在友谊宫合影。
▲哈军工副院长刘居英(左二)设宴为奥列霍夫(左一)祝贺生日。
▲奥列霍夫夫妻在哈住过的博物馆附近的小黄楼。
□王宝滨
奥列霍夫半身铜像坐落在哈工程大学(原哈军工)校园内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广场上,花岗岩底座上镌刻着文字:瓦·依·奥列霍夫(1902-1957),前苏联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的顾问及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1957年3月27日在哈尔滨逝世于工作岗位,时年55岁。他在哈尔滨工作期间,为早期哈军工的创办作出了卓越贡献。
壹
苏联专家来哈参与创办哈军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1952年6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求向军事工程学院派遣顾问、专家。同年7月,奥列霍夫率3位苏联军事教育专家飞抵北京。很快,苏联专家组成员与陈赓等人先后飞往上海、南京、武汉、大连、哈尔滨等地勘察院址,最后选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一带。
奥列霍夫生于1902年,192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3年入茹柯夫斯基航空学院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空军高级参谋等职务。1949年任列宁格勒莫热斯基军事航空学院副院长。他的妻子奥列霍娃善良而端庄,年轻时是一位幼儿教师。因奥列霍夫患有心脏病,为照料丈夫一同来到哈尔滨。
1953年5月13日下午,奥列霍夫携夫人率11人顾问团乘火车到达哈尔滨。陈赓安排顾问住进了位于现红军街的原大和旅馆,奥列霍夫夫妇单独住进了位于博物馆广场东南侧的小黄楼(现红军街33号哈少年宫办公楼),并安排了服务人员。两年后,奥列霍夫夫妻搬进了原大和旅馆。
小黄楼独门独院,环境优雅,透过二楼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可见广场中间高耸的尼古拉教堂;夜间在空中闪烁的有轨电车弧光映照下,小黄楼显得典雅而美丽。奥列霍娃常去秋林公司购物,那里有地道的俄罗斯商品,还可以与漂亮的苏联籍女营业员闲聊。每到周末傍晚原大和旅馆都要举办舞会,并免费供应茶点、水果,有时还放映外国电影。每逢奥列霍夫生日或圣诞节,学院领导陈赓、刘居英等都要设宴款待他们夫妻和专家,举杯为他们祝福。
贰
奥列霍夫为创办哈军工作出贡献
1953年5月14日,奥列霍夫在陈赓等人陪同下视察哈军工临时校舍时,当即提出了35条意见:如化学实验室无抽风机、阅览室无地毯、炊事员应扎白围裙、打饭盆应包铁皮等,要求之严格,令陪同他的学院领导很是赞叹。同年9月1日下午,奥列霍夫和顾问团成员参加了哈军工开学庆典。
奥列霍夫帮助哈军工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深夜。从学院教学计划修订,各系专业科目的设置,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他都要一一过问。经他和顾问团审定的年度教学大纲,均得到党中央的认同。
在教学楼建设中,奥列霍夫经常与陈赓院长一起爬上脚手架检查施工质量。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施工进度缓慢、混凝桩出现空洞等问题,十分恼火,立即向陈赓汇报,并同陈赓一起找市委领导,同施工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哈军工的规划和初期建设,无不渗透着奥列霍夫的心血。
有一天夜间,奥列霍夫在视察校园时发现,几颗镶嵌在高水塔上的五角星红光四射,他认为这样不妥,因当时哈军工对外是保密单位,高空的红星会把学院的方位暴露给敌人,他提的建议都被陈赓采纳。
1954年3月奥列霍夫患重感冒卧床,陈赓率学院领导带礼品到家里探视,并执意要派飞机送他去北京治疗。临走时陈赓还吩咐厨师一定要调理好首席顾问夫妻的伙食。不久,奥列霍夫被送到北京东交民巷苏联专家医院住院治疗,奥列霍娃随同前往。
奥列霍夫去北京后,陈赓依然牵挂着他的病情,特派翻译锻钢前去北京看望,并嘱咐锻钢说:“去陪陪奥列霍娃,参观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看看京剧。”锻钢按陈赓的指示,带奥列霍娃参观了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名胜,还陪她到总政礼堂观看了一场京剧“打渔杀家”。
叁
奥列霍夫突发心脏病辞世
1957年3月27日晚,奥列霍夫在学院忙碌一天后,参加原大和旅馆的晚宴。晚宴结束后,奥列霍夫邀一位同事到休息厅下棋,谁料,在他低头之际,因突发心脏病,一头斜倒在棋盘上。住在楼上的奥列霍娃闻讯后,发疯般扑进休息厅。刘居英等学院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招待所组织抢救,但经现场医生和哈医大专家全力抢救无效病故,享年55岁。
当时,陈赓正在浙江沿海视察国防,无法赶回,指示学院领导要隆重治丧。中央军委派李达上将来学院,代表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参加祭奠并献了花圈。学院全体干部、教师、学员排队向奥列霍夫遗体告别。3月30日清晨,学院师生列队步行将奥列霍夫的灵柩送往马家沟飞机场。追悼大会后,苏联政府派来的专机,装载着奥列霍夫的灵柩翘首冲上蓝天后,在机场上空低空盘旋一周,向地面送行的人们告别,尔后飞向西北方向。
肆
刘居英赴莫斯科慰问奥列霍娃
1957年6月9日,根据陈赓大将提议,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刘居英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参观团出访苏联、波兰、捷克三国。出国前,陈赓专门对刘居英说:“要准备点礼品,到莫斯科后安排出时间,一定要去看望一下奥列霍娃。”
刘居英一行抵达莫斯科后找到奥列霍娃的家,奥列霍娃激动地拥抱着刘居英等人,双泪长流,哽咽着说:“亲爱的同志们,我非常感谢大家来看我,我想念哈尔滨,想念军工学院。”刘居英拿出礼品——一件雕刻精美的九层象牙球说:“我代表陈赓院长和哈军工向您全家赠送一件小礼品,表示我们对首席顾问和对您全家的慰问。”奥列霍娃接过象牙球,流着泪说:“感谢陈赓院长,感谢你们,这是中国人民送给我们的珍贵礼品。”
1992年,锻钢去莫斯科时,见到了奥列霍夫的儿子和女儿。据他们兄妹介绍,母亲奥列霍娃于1975年病逝,生前一直怀念哈尔滨,怀念哈军工的人们。
2007年9月10日教师节,为纪念苏联空军中将、原哈军工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为创建哈军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的半身铜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奥列霍夫广场落成。铜像位于广场陈赓路东侧,面向西北。底座高约1.5米,为花岗岩材质,铜像高1米,铜像设计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象群教授。
作者简介
王宝滨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文史馆馆员。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