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银发飘飘 依然很潮
老教授玩“知播” 人气杠杠火

 
  欧阳自远  
  汪品先  
  蒲慕明  
  吴於人  
  近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银发知播”。什么是银发知播?他们是借助互联网免费教授知识的老人,一群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爷爷奶奶。虽然高龄,却玩转网络,将毕生所学,授以青年。时光不老,他们不老。
  欧阳院士
  有机会去月球 我要去干活
  地球边上为什么会有个月亮?太阳系到底有多大?什么元素能解决能源问题?我国的探月工程为什么如此重要?
  对于这些问题,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88岁的欧阳自远一直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热爱天文知识的人进行视频科普。
  听他授课的人里,有的是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有的是太空探索的爱好者,还有误打误撞进来随便听一听的。无论对谁,欧阳自远都充满耐心地讲解,他甚至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既生动又通俗易懂。
  有一次,网友问了他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带三样东西去月球,你会带什么?”他非常有耐心地回答道:“假如我有机会去月球,一定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干活的。所以要带地质包,里面有罗盘等工具,还要带一个照相机。”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如今,虽已银发满生,但他依然选择发光散热,迫切地想把一生所学传递给更多的人。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是能适应一口气讲两个半小时,大家听得有意思,我就受到很大的安慰和鼓舞,也就不觉得累了。只有让更多的人保持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激发科学事业的无限活力。”
  汪院士
  告诉你怎样测大海深度
  我们常说“情深似海”,但你知道大海有多深吗?海洋地质学家、今年87岁的汪品先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大海的深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作为三次深潜南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感“时间不够”的他,决定为年轻人讲点自己热爱的事儿。虽然是院士,但他的科普一点也不“高深莫测”。网友总结他上课的特点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
  举个例子:为了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海洋究竟有多大,汪品先特意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抹平,成为一个光板球体,海水铺地球上可以铺2600米厚。”
  他也十分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在他看来:“那些话语意味着观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
  老蒲的课
  让我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人们称他的课为“老蒲的课”,课程下方的留言是这样的:“提前十分钟就候着了,心激动地跳!”“我想上厕所,舍不得走怎么办……”“蒲老师让我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74岁的蒲慕明在线开讲主要是普及神经科学与脑科学。他讲意识是怎么来的,关注孤独症的治愈问题。在他妙趣横生的课上,经常会涌现一些新奇的问题:切断的神经可以再生吗?大脑可以移植吗?睡觉时意识去哪了?
  他说:“为未解难题找到解决途径,下一个领域的未来,是年轻同学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吴教授
  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同济大学退休教授、今年73岁吴於人的硬核科普物理视频走红网络,她被网友亲切称为“吴姥姥”。
  她的授课理念是:物理不是死做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吴教授在实验器材选择上更贴近生活,例如,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
  在她手里,鸡蛋、花生、硬币等都能成为实验用品,将复杂的物理知识演示得一目了然。而像这样简洁、生动、有趣的科普,吴教授已经坚持做了16年之久。
  她说:“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高龄不是阻碍,初心始终未曾遗忘。如果细细展开“银发知播”的名单,我们将看到更多值得尊敬与掌声的名字:
  柳冠中,79岁,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杰,82岁,退休电工教师;郑纬民,77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守平,62岁,退休物理教师;舒德干,77岁,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建业,67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褚君浩,78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渝生,80岁,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科学院博士……
  有人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这个世界最有热情的人。这份热情来源于我们对知识的探索、对理想的敬畏,以及想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的心。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传播知识与文化。
  □综合网络报道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