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父亲是个富商,他继承了父亲大部分遗产 在金陵游览名胜、布施僧道,干的都是烧钱的事
“富二代”李白喝酒听曲散尽千金

 
 

  □马睿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走天涯,从巴蜀顺江东下,来到了繁华的金陵城(今江苏南京)。他在金陵待了一阵子后,隔年春天又欲往广陵(今江苏扬州)。临行之际,李白与前来送行的朋友们饮酒作乐,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一诗。诗中说: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漂亮的侍女捧着美酒招呼客人前来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前来送行,主人与客人都干了杯中酒。请君问问东流的长江水,别情与江流到底谁更绵长?
  父亲是个富商
  李白继承了父亲大部分遗产
  李白是个“手松”的人,只要今天高兴了,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之所以养成这样的性格,主要是家里有钱,他天生就是“富二代”。
  据专家考证,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个富商。在众堂兄弟中,李白排行第十二,下面只有一个妹妹李月圆,李白是家族中最小的男孩。李白祖上好几代人都生活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为“鬲昆”“坚昆”。碎叶城本意是“小叶城”,古长安话中的“碎”是“小”的意思。当时建起这座城以后,叫什么城才好呢?大家商量,这个城碎碎的(小小的),像树叶大的一片城,就叫“碎叶城”吧。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朝庭设置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范围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楚河流域。唐玄宗时,碎叶城归西突厥突骑施汗国管辖。
  在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中,财产继承历来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即当父亲死后,由正妻所生的最小的男孩继承父亲大部分遗产(牲畜、毡房、牧场等)。
  实行“幼子守灶”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是古代人均寿命短,父亲去世时,幼子往往尚未成年。如果众兄弟平分家产,幼子肯定最吃亏,“幼子守灶”可以让幼子在父亲死后养活自己;二是哥哥们成年后外出自立门户,自寻牧场。创业难于守成,凡是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肯定有风险。即使哥哥们全都失败了,幼弟守着父亲留下的牧场,还能让家族血脉延续下去,不至于断了香火。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李客的大部分遗产都交由李白继承了。
  性格热情好客
  朋友聚会他都会抢着买单
  在古代,商人常常受到官府盘剥、地痞欺压和社会歧视,而且经商必须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四海漂泊,若是不幸遇到强盗,甚至连小命都保不住。比起当官来说,经商并非一个理想的职业。正因如此,李客从不让儿子跟着自己在外边跑码头、经商、交际、应酬,而是让李白在四川江油匡山读书练剑、养鸟驯鹰、寻仙问道。偶尔有了空闲,李客甚至还亲自指导儿子读一些文学作品。李客之所以如此,是不愿意让儿子走自己经商的老路,盼着他将来能为官作宰相光宗耀祖。
  李白没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也没经历过风餐露宿,更不懂江湖的机诈险恶,继承遗产让钱来得太容易,花起来自然就大手大脚,毫不心疼。
  李白不光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也继承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所以,与朋友聚会他都抢着买单。不仅喜欢主动买单,李白还是个轻财好施之人。据他自述:“之前东游维扬(今扬州中北部),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当时的“三十余万”是什么概念呢?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一斗米卖十三文,即使在当时物价最高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一斗米也不到二十文,一斗面约三十二文,一匹绢也才二百一十文。在长安,三十万钱能在最繁华的西市买下十亩宅基地。
  喝酒听曲逛名胜
  李白在金陵净干些烧钱的事
  李白在金陵,除了吃饭抢着买单外,他最常干的事就是喝酒、听曲、游览名胜、布施僧道、吊怀古迹、接济落魄公子……这些统统都是烧钱的事儿。在盛唐,普通酒卖三百钱一斗,但高档酒则贵得多,有的甚至要卖一万钱一斗。李白财大气粗,喝的自然都是高档名酒。
  喝酒是很费钱,但更费钱的是酒席上要有艺伎陪酒。唐代艺伎能诗者甚多,比起良家妇女来,艺伎的诗作更加自由、解放,感情更加炙热、直白,题材也更多元、广泛。在当时,有名的艺伎女诗人还有苏小小、翠华、阿软、沈东东、关盻盻、琼华、刘凤仙、丽玉、曹文姬等。李白是大诗人,他做东请客,必然要邀请擅诗之女出来唱和一二,而这类服务都是“销金窟”“无底洞”,银子花得跟流水似的。
  纵情快意觥筹交错
  一顿酒席少说要几百两银子
  在唐代,酿酒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发酵酒成熟后,酒醪与酒糟混于一体,必须通过取酒这一环节,才能收取纯净的酒。唐人取酒方法,有一种是槽床压榨,槽床又叫糟床、酒床,酒瓮发酵好的酒醅,要连糟带汁倾入槽床,压榨出后流滴接取酒液。“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所谓“压酒唤客”,就是将酒糟压榨掉,再请客人喝。这相当于酒馆老板安排漂亮的小姑娘端着美酒,站在店门前,招呼过往行人前来试饮。面对“美女+美酒”这种极具诱惑力的营销手段,李白绝对是抵御不住的。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这首出自李白的《对酒》就充分说明当时酒宴上的气派,既然店家能提供从“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唱歌”“玳瑁筵”到“芙蓉帐底”的服务,价格绝对不菲。一顿酒席吃下来,少说也得花几百两银子。
  单也并非不能买,但关键是:请谁喝酒、为谁买单、能有什么效果?李白既然想当宰相(这也是李客的期望),最理想的酒友当然是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和太子李亨。其次,若能为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和大内总管高力士买几次单,也挺不错。退一万步来说,实在不行,他能时常与玉真公主、贺知章、元丹丘聚一聚也好嘛。
  李白的酒友们
  大多是无名之辈或基层官吏
  李白自述“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遍览李白诗文,经常陪他喝酒的“金陵子弟”有:蓬池隐者、王处士、张十一、卢六、王主簿、韩云卿、权昭夷、殷淑、崔宗之、崔成甫等人。上述酒友,除了崔宗之是宰相崔日用之子外,多系无名之辈或基层官吏。为这些人买单,效果可想而知,必然是:“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唐代的金陵城,是大唐数一数二的高消费城市。无论饭馆、酒楼、茶馆、戏院,还是青楼、赌场、书店、寺观……都留下李白的身影和足迹。当他把身上的银子花光了,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李白在江南一带混了几年,钱也花光了,不但“宰相梦”杳无音信,还喝出了一身病,最后只得黯然辞别。
  说到底,李白只适合当诗人。
  在可考证的历史中,可以确定李白一生之中至少四次造访金陵,时间跨度更是从开元十四年(726)到上元二年(761)。事实上吸引李白数次重游金陵的并不是美景,而是美酒与美人。壮游金陵,李白的游遍钟山、凤凰台、冶城、白鹭洲、长干里等名胜古迹,每一次都必定携酒出行,可以说,金陵城中到处都有李白留下的足迹。
  据《华西都市报》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