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百年前 哈尔滨邮政被沙俄把持

部分中东铁路开办邮政业务的车站邮戳。

与辅币等值流通的“玛勒卡”。

沙俄在哈尔滨开设的俄国邮局。

当年的哈尔滨战地邮局。

1922年5月建成的吉黑邮务管理局。

吉黑邮务管理局大楼现状。

当年中东铁路沿线车站小卖部。

  人们若是提起邮票的用途,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邮寄信件”四个字。众所周知,邮票是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百余年前,曾有一种邮票作为辅币,在中东铁路的枢纽城市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附属地内流通使用过。那时哈尔滨邮政业被沙俄所把持,为沙俄的战争和侵略服务。
  □郑琦
  壹
  1900年哈尔滨总站俄国邮局成立
  邮票当钱花,确有其事。百年前的哈尔滨确实使用过它。在我收藏的哈尔滨老物件中,有一种由沙俄早年发行的邮票。这种邮票的面额分别为:10戈比、15戈比、20戈比,1戈比相当于1分,1卢布相当于1元,100戈比等于1卢布。邮票纸质较厚,尺寸为24mm×29mm,正面印有沙皇头像及俄文尼古拉一世字样,背面印有双头鹰图案和俄文“此票与辅币等值流通”字样,在邮票上加盖俄文“中国”字样后使用。当年它除了作为邮票邮寄信件正常使用外,也曾代替小额货币与当时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辅助货币同等流通,在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各车站小卖部里,供日常零星交易时找零使用多年。老铁路人和老哈尔滨人当时将这种独特的货币称为“玛勒卡”,即俄文邮票之意。
  提及这种特殊的邮票,还要从1898年说起。随着哈尔滨开埠,邮政业务应运而生。沙俄政府确定哈尔滨为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建设中心,当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从俄国海参崴迁至哈尔滨田家烧锅(现香坊区),并宣布中东铁路筑路工程开工。从此,大批俄国人陆续来到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一时间,我国东北完全变成了沙俄政府的势力范围。当中东铁路首批筑路员工到达满洲时,这里还没有建立任何正规的邮政联系。随着中东铁路筑路工程的进展及铁路员工、前来参加铁路建筑工程的包工头和商人的增多,邮政联系的建立显得愈加重要起来。
  由于中东铁路的兴建,沙俄政府利用中东铁路横行霸道,不断扩大对我国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的侵略,完全控制了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等中东铁路沿线城镇的行政、军警、司法、内河航运和教育等特权。除此之外,沙俄政府凭借中东铁路公司特权继续放手攫取各地邮政权,开设邮政业务,全面加速对这一区域的政治控制及文化渗透。
  1898年11月,沙俄政府根据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的申请,在哈尔滨埠头区(现道里区)松花江江岸,建立了第一所官办的小规模普通邮局,出售俄国邮票,开办邮政业务,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内传递邮件。1900年哈尔滨总站俄国邮局成立。
  1900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沙俄以镇压平息义和团为由,派军队进驻满洲。自此,为了实施《部队战事野外管理条例》,在许多地方都成立了战地邮局,后来这些邮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俄国人传递邮件。日俄战争期间,在俄军整个作战区内,战地邮局仍照常工作。
  贰
  邮票与货币等值 在市面上当钱花
  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宣告正式通车后,中东铁路沿线俄国人骤增,就在这一年,俄国财政部、内务部召开会议,决议在中东铁路沿线设立俄国邮局,进一步侵夺我国邮政权。随后,中东铁路公司在哈尔滨及沿线海拉尔、齐齐哈尔、安达、扎兰屯、博克图、横道河子、一面坡、宽城子、穆棱、扎赉诺尔、窑门、爱河、海林、阿什河、陶赖昭、免渡河和乌吉密等18个大站正式开办邮政业务,并在哈尔滨秦家岗邮政街建立了俄国邮政管理局,现邮政街因此而得名。当时的哈尔滨由几个居民区组成,其中较大的居民区是埠头区(现道里区)和新市街(现南岗区)。由于哈尔滨市人口众多,而且居住分散,只建一个总邮局是不够的,为此,在城市的一些适当地点又设立了简陋的邮所。从此沙俄完全控制了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邮政大权。
  中东铁路附属地内的所有俄国邮局,自建立之初邮政业务就十分繁忙。据中东铁路历史资料记载,仅在各方面情况较为正常的1912年度,中东铁路各车站邮政部门共办理汇款72263份,金额为3591115卢布41戈比;寄发报价邮包和非报价邮包11080件,挂号邮包115452件。这一年,邮政部门仅出售邮票所得款项就高达78756卢布87戈比。当时,中东铁路附属地内的欧洲各国居民约有115000人,应该说这一数字是相当可观的。
  叁
  1921年中国政府将邮局收归国有
  据中东铁路史料记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但中东铁路仍然控制在沙俄残余远东政府手中,因而这种印有沙皇头像和双头鹰图案的“玛勒卡”依旧在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地区零星使用。
  1920年俄国人的治外法权等被废除。1921年1月滨江道尹出示布告,紧急关闭了设在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所有俄国邮局。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加入了万国邮会,交通部于2月28日收回了邮政权,将哈尔滨及中东铁路界内由俄国人开设的邮局一律接收,由中国邮局取而代之,并在哈尔滨南岗区开设了“吉黑邮务管理局”(现民益街100号,黑龙江省邮电博物馆址),俄国人开设的邮局先后关闭。从此,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邮政大权回到中国政府手中。“玛勒卡”也终止了使用,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哈尔滨的邮政权联同邮政业务回归国有后,成立了中国邮局,哈尔滨邮政开启了新的一页。(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郑琦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