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妈妈要求“送分题”绝不能丢分,把孩子逼出“强迫症状”
高三考生一道题“必”做两三遍试卷做不完 成绩不升反降

  □本报记者 徐日明
  “孩子做题太磨蹭,考卷只能做完大半儿,最后的大题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怎么能得高分呢?”近日,哈市考生家长陈女士拨打由本报联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举办的从“心”努力助考热线,咨询解决办法。
  心理医生通过了解得知,并非是考生有意磨蹭,而是家长及考生本人对于考卷前半段的“送分题”要求过于严格,绝不允许出错,导致考生做前半张卷时反复检查,做后半张卷子的时间就不够了。
  专家表示,允许孩子犯错,接受他或她也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句“绝不允许出错”
  让考生答不完考卷
  “医生啊,看着她答卷我快急出病来了,就那样磨磨蹭蹭不往下答,规定的时间到了,最后的大题还没开始做呢,这马上要考试了,这可怎么办啊?”市民陈女士在“96311”热线电话中诉说着自己的焦虑。隔着电话听筒,接心的心理咨询师都能感觉到这位家长的焦急心情。
  陈女士介绍,女儿小佳(化名)是一个踏实用功的女孩,即将参加高考了,为了能在高考中拿到比平时还好的成绩,母女俩在计划中约定“保小争大”,就是考卷前面所谓的“送分题”一道也不能错,再在这个基础上全力做好拉分的大题,这样就能使得原本就很好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然而现实比理想要“骨感”多了,在实施这个计划后,小佳的成绩反而下降了,原本还能抓分儿的大题基本上没时间做。“分数是真的拉开了,只不过是向相反方向,这怎么能让人不着急呢?”陈女士为此愁眉不展,小佳也每天垂头丧气。
  越检查越觉得有错
  反复检查让女孩接近强迫症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小佳在陈女士的陪同下来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面对心理医生,小佳将自己的情况合盘托出。
  原来,为了保证做过的题百分之百正确,小佳每做完一道题都会再演算一遍,确保无误后再做下一道。这样一来就等于前面的小题做了两遍。如果遇到两次结果不一样,还会再做第三遍,这就是陈女士眼中的“磨蹭”。
  “开始就是为了保证不丢分,但是在第一次出现了答不完卷子的情况之后,心里就更慌了,觉得大题的分可能抓不住了,前面的题就更不能丢分了,哪怕是0.5分也不行,有时候明知这道题已经答对了,也还是想再检查一遍,时间也就越发显得紧张。”小佳对医生说。
  该院二病区主任孙贤俊表示,女孩本身明知其行为没有意义,但如果停止检查就心神不宁,因此不得不检查,略有强迫症状。高考在即,应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允许孩子出错
  不要强迫着孩子“强迫”
  “我们家好好的孩儿,怎么就强迫了呢?”陈女士说,女儿一直很乖、很优秀。在校一直很受欢迎,有许多朋友,学习在全校名列前茅。平时做事认真,严于律己,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不仅在学校学习很好,在生活上也非常干净利索,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马上要考试了,没想到竟然出了这样的问题。
  据医生介绍,人患上强迫症的因素有很多,归集起来主要有四种: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有强迫症,那患病的概率会高一些;心理因素,如果做事过度要求完美、过度谨慎、刻板等,容易出现强迫症;个体生物学因素,如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递质受体的表达异常以及脑神经环路的传导异常等;环境因素,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期望过高等。前三点都难以控制,唯有最后一点可以人为干预。这一点在中高考临近的时候尤为突出,一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在“不必要”的地方出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是在“强迫着孩子强迫”。
  孙贤俊表示,目前青少年甚至儿童中得强迫症的很多,学习成绩越好的娃娃就越容易得。除了跟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之外,也跟周围的人有关系。父母、老师、亲人对孩子的要求较高,而孩子为了追求完美,就会不断“钻牛角尖”,一旦有一次没有达到“完美”,内心受挫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慢慢的强迫症状就有可能变成强迫症。
  “允许孩子犯错,不要苛求完美,接受他或她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点尤为重要。”孙贤俊说。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