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提前查分、伪造录取通知书、保留名额
高考后 警惕这些诈骗“陷阱”
  本报讯(侯洵 记者 王铁军)高考之后,会有哪些诈骗“陷阱”出现呢?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警惕这三类诈骗方式,避免误入陷阱。
  陷阱一 提前查分有“猫腻”
  等待成绩公布的过程往往最令人焦急,考生和家长总希望能有特殊渠道可以提早查询成绩。于是,有不法分子制作虚假查分网站,将带有网站链接的短信发送至考生和家长的手机上,一旦点击,木马病毒便会植入手机,窃取手机用户的支付信息,例如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等。
  ■法官提示:考生及家长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陷阱二 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法官提示:高考招生录取的程序非常规范,切莫为了求快将考生的所有信息提供给任何人。考生的投档、录取等环节,应通过官网查询。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报考院校官网查询录取名单,也要及时通过官方认证或教育部门发布的查询平台对录取结果进行核实确认,避免上当。
  陷阱三 花钱可“走后门”
  “走后门”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补录,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骗子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法官提示: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也不存在内部关系、交钱就能上的好事,凡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