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生活中的微感动

  哈72中七年级 年梓轩
    
  一阵琴声,一个身影,滴滴感动,在心湖漾开,圈住了时光的美好。
  周日,久违的晴。远离了漫天的黄,心情放松了不少。看着眼前堆得如小山似的复习资料,我不禁皱了皱眉。面临结业考试,我如临大敌。
  憋闷的屋内,烦躁、寂寞、抓狂。忽然我被一阵若隐若现的琴声吸引,探头望向窗外,找到了声音的源头。
  原来,声音出自亭中的一架古筝,而坐在古筝前的竟是一位老先生。藏青色的中山装有些发白,满头的银发矍铄地立着。不难听出他的琴声中带着一丝坚毅,即使他的背已微微佝偻,可他演奏出的琴声却是绵延不绝……那琴声中带着军人的刚强,却又柔和、内敛。其实,曲子弹得并不流畅,是我熟悉的《兰亭序》,但感情却是绵延的:“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我不禁跟着低声哼唱。无数的疑问也涌上心头:他为什么会在此弹奏呢?是诉说自己的悲欢离合,还是打发无聊的时光?是为归来的燕子击掌相庆,还是为眼前不可多得的晴好天气振臂欢呼?一时间,太多的疑问,太多的不解,在脑海中回荡。转念,我又释然,无论如何,我都听到了一位沧桑的老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逐,听出了老人对生命的热忱。这,足以打动我,令我敬佩。
  蓦地,竟走下了楼,前去细细聆听,却又怕打断这般美好的时光。古筝旁,人们驻足、颔首、微笑、陶醉。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为老者的精彩而动容。
  亭外,风清云淡,琴声悦耳。生活之美,同弦音一般,有急,有徐。我的目标,如绮梦般,亦远,亦近。

  教师点评

  此篇为“家国情怀”一文的仿写。小作者在尽量保留结构原貌的基础上,充斥了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让文章真实可信。结业考试的焦灼,陡然间被亭外飘过的琴声所感染,而对演奏者的外貌、演奏曲目的介绍,恰恰反映小作者“微”感动的原由。结尾的长短句配上恰切的比喻,让主旨更加明晰突出,韵味如琴声般悠长。
  市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教师 于泽威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