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在读书上没有获得什么成就。后来,他就想让自己读书无成的遗憾在儿子身上找补回来,所以,在父亲17岁那年,爷爷便送父亲到上海求学,不惜代价也要供出一个学问人。
1936年,父亲在上海读书不到一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爷爷的梦想和父亲的学业,就此被战争的阴霾冲得七零八落。
但终究父亲是读过书上过学的,尽管没有持续下去,读书的种子还是在父亲的心田里开花结果了一辈子。
小时候,父亲的床靠近一个窗户,夯土墙很厚,窗台很宽,上面摆满了各式书籍。《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还有一些农业技术书籍。
父亲也许和爷爷一样,都是没有完成自己心中读书上学的理想愿望,所以,对于我们上学很是支持,无论家里有再多的活儿或者生活再艰难,坚定鼓励我们好好念书的信心是不变的。好在我也很努力,将一张张奖状领回了家,父亲将它们贴在屋中间正对门口的墙上,来人进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最大的自豪和骄傲。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写对联,父亲年年都是主角儿。一手好毛笔字,在那个时刻,赢得一大堆的赞叹,父亲很是享受和满足。
那些年,我逢年过节回老家,走进爷爷留给父亲的老院子里,经常第一眼看见的是父亲戴着老花镜在看书,很多是农业科技之类的,例如《果树的病虫害防治》等,看书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家的那一刻,父亲的喜悦终于藏不住了,他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边走边自言自语:北京,好!北京,好!
我不知道那一刻,父亲是否感受到了一种欣慰和释怀,毕竟从爷爷到父亲,他们都有一颗读书上进的心。如今,他的儿孙算是为他们了结了心愿,也许这是我给父亲和爷爷做的最骄傲的一件事儿吧。
父亲不在了,他的读书精神还在,他的文化血脉还在,我会永远铭刻在心。□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