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设计驱动创新发展 聚力共铸城市品牌

  知名专家设计师齐聚哈尔滨创意设计论坛,共话以创意设计之力加快赋能哈尔滨产品、产业及城市升级
  □本报记者 尹明
  7月6日,在以“设计聚力·城市向新”为主题的哈尔滨创意设计论坛上,7位国内外设计大师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冰雪运动休闲产品、高端装备、家居用品、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做主题分享,为黑龙江、哈尔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从城市建筑到城市活力,从公共艺术到城市发展,从生活奇观去看科创之美……设计师和专家们畅所欲言,分享心得和感悟,以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赋能产品、产业及城市创新创意升级,积蓄哈尔滨创意设计发展新势能,推动哈尔滨创意设计产业驶向“快车道”。
  世界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
  于“混沌”中激发城市活力
  “建筑设计不能只依靠技术,而要将人本身有生机和活力的东西加入进来。”在黑川雅之看来,生命力是建筑重要的元素之一。
  生命力从何而来?他提出“混沌”和“秩序”两个概念,认为建筑设计应该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中寻找平衡。混沌,可以理解为“散乱的、不经意的、朦胧的”元素。正因为混沌,才看起来是有人参与且有活力。反之,如果井然有序,人为参与的痕迹就少,而失去生命力。黑川雅之认为,混沌状态更契合东方人的生活理念,如果将东方传统文化中混沌的特点加入建筑设计中,相信哈尔滨会迸发出更多城市活力。
  城市公共艺术家、国际奥林匹克公共艺术大会秘书长刘恒甫:
  公共艺术赋能城市发展
  “好的公共艺术标准是,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多年来,刘恒甫一直积极参与推动公共文化艺术的建设与传播。他认为,好的城市公共艺术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导人民积极向上,代表城市的精神理想,凝聚城市的文化灵魂。
  公共艺术,可以将艺术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城市新风采,增强市民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提升城市的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联合国前打结的手枪。刘恒甫说,优秀的公共艺术代表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哈尔滨城市发展需要原创精神,通过原创的公共艺术加持,增强城市传播力和影响力。
  瑞典设计屋主席李松平:
  提升产品生命力的“软设计”
  “有人用哲学的眼光去看设计,有人用城市技术的观点解读设计,我更倾向于用更高更系统的角度来看设计,我称它为软设计。”李松平认为,整个体系的设计就是一个软设计,一个产品背后要有一个系统,只有设计系统完整稳定,产品才有可能成功。
  现场,李松平为大家举例,他们曾设计一款冰刀用于越野滑冰,设计之初,他们把产品应用场景设想为一个冰冻的湖面,因为是野外还要考虑周边安全设置,甚至冰面下雪要清出滑道等等。为了让冰刀更具生命力,还研发了小孩用的冰刀以及装冰刀的袋子……最终,产品形成了一个系列,这项运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为一个产品,整个社会活动开始良性运转起来。李松平希望可以通过产品系统性的软设计,在哈尔滨做出工业设计典型范例,做出一个独具特色且生命力强的产品。
  北京国际设计周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
  创意设计的社会创新价值
  “黑龙江明确把创意设计业作为重要引擎,无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创意设计都已成为重要的核心价值。”曾辉说,如今,设计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有善意、更美好,这和国家倡导美好生活的愿景目标是一致的。
  在主题分享中,曾辉提出,如何让中央大街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变成一条闻名遐迩的艺术大街,是未来城市中心发展首要思考的一个方向。曾辉十分期待,可以通过他们的设计之光,让哈尔滨展现更美好的未来。
  甲古文创意、ipun艺创联行合伙人何美洁:
  让设计回归商业原点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也是一个体验至上的时代。设计正在成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最热的词,给每个行业都带来全新的商业思考。”何美洁提出,需求是商业的原点,创意是最好的营销工具。她认为,设计要重视三重内容,分别是消费者、创意和社群。这就需要回归消费者的关注点,设计呈现用户价值;将创意作为新消费时代最好的营销工具;留存自己的粉丝,建立自己的粉丝流量池。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数字创意与智慧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薛义:
  文创的核心是品牌形象
  薛义说,哈尔滨创意设计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文创产业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这里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薛义认为,文创的核心就是品牌的形象。文创的根基是文化产业。如何让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基础,一方面需要技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创造力。文创产品就是低成本文创器物,满足一个人深层次高品质的需要。如何通过品牌利用老物件老场景打造沉浸式环境,通过文创器物体现城市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承,是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TEMP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金智虎(HowardJihoKim)(美国):
  城市未来设计—哈尔滨
  “不同的、更多的文化碰撞,会产生一个更深的、你没有遇过没有听过的一个创新。”金智虎的成长和职业生涯辗转于美国、韩国、中国,他在应对不同设计项目时,始终保持开放、包容、流动的态度。这种性格也延伸到金智虎的设计思路和风格中。
  金智虎说,一般建筑上或艺术上最顶级的作品,都是与不同文化交流合作的结果。在哈尔滨,很多西方建筑随处可见,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今后如何让自然环境和老建筑与数字化结合,产生公共空间,服务城市和市民,是我阶段性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金智虎说。
  此次论坛中,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钟鸣还与李松平、曾辉、何美洁、薛义以及金智虎以“OpenAI的设计世界”为主题进行圆桌对话,启迪企业创意设计思维,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打造哈尔滨“设计之都”新名片。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