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搭子”社交 老有趣儿了
退休后的共同爱好让老年人尽享“搭起来”的快乐

  跳舞“搭子”、旅游“搭子”、遛娃“搭子”……这段时间,“搭子”式社交在年轻人群体里火了起来。所谓搭子,是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其实,不止年轻人,老年朋友也同样喜欢“搭子”社交。
  01
  “搭起来”享受进步与快乐
  对于热衷享受“搭子”社交,不少老年人讲述了其中的缘由。一位老人说:“我们这辈人,一直以来交往都讲究礼尚往来、人情世故,生怕失礼了、怠慢了,这样时间久了也很累。现在退休后,兴趣活动多了起来,原本不熟悉的陌生人反而因为‘搭子’社交而更轻松舒服,没有压力。”
  市民张捷最喜欢家附近的休闲场地,身为舞蹈达人的她虽已60岁,但一跳起舞来丝毫不输年轻人,伴着悠扬的音乐,轻盈的身体翩翩起舞,转圈、踢腿,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每天晚上7时,张捷会喊上几位邻居,一起锻炼、跳广场舞。说起自己的跳舞“搭子”,张捷说:“退休后结识了一样有着舞蹈梦的朋友,我们现在有了时间可以一起学习、切磋,更能通过曼妙的舞步、真诚的笑脸,将退休老人积极向上的面貌传递给无数观众。”
  “从去年开始,张捷就先把文化馆教的群众广场舞学到手,回来再教给我们,现在每天一起练习跳舞,是最期待的事儿!”74岁的王岚是广场舞队伍里年龄较大的,但是一样神采飞扬。她说,若不是因为有这么多跳舞“搭子”相互支撑,自己不会很快从疾病中走出来,“原先总是不想出门,感觉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无趣,大家拉上我一起跳舞后,让我逐渐爱上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白天跳舞“搭子”们各忙各的,到了傍晚又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跳舞、锻炼、交流,相互监督,一次也不耽误,经过磨合,大家的广场舞水平日渐提高,还经常参加表演。
  02
  因共同爱好找到共同快乐
  “你刚才的声调高了,再来一遍。”“好,再试。”“预备,起!”音乐广场上,海风吹拂,一曲萨克斯合奏的《我和我的祖国》随风飘了起来,虽然谈不上专业,但韵味显而易见。
  两位花甲老人旁边有散开的琴盒、密密麻麻的乐谱,67岁的张大叔告诉笔者,这半年来,晚饭后跟他的乐手“搭子”老黄一起来练习,是特别享受的事儿。“吹萨克斯可以练肺活量,我退休后萌生了学习萨克斯的念头,但在家练习影响邻居,独自在小区里练习又有点不好意思,直到偶然在音乐广场碰上了老黄。”张大叔说道,因为他之前没有基础,一度觉得太难想要放弃,幸亏被老黄劝住了,“我的‘搭子’真是帮了大忙,不仅每天陪我一起练习,还经常指导、鼓励我,夸我又进步了。”两个老伙伴每次最少练习两三个小时,现在,张大叔也能吹奏出《送别》《夜上海》《九儿》等不少乐曲了。
  原来,张大叔和黄大叔年轻时都当过兵,性格脾气相投,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话题聊,一来二去他们的“搭子”社交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这个年纪,能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儿。”黄大叔说,他们一般一周出来练习四五次,最初他会从口型、手势、气息、指法等每一个环节帮着张大叔进步,现在两人的水平已经不相上下。他说,“搭子”社交也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感,“都是老年人,初学乐器不容易,千万不能说过头话。”
  03
  网络平台提供更多机会
  不少老年朋友表示,“搭子”既满足了社交需求,又能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72岁的杨丽表示,没有“搭子”一起学习,她可能不会坚持学习摄影剪辑,在很多的学习、运动等活动中,“搭子”能起到互相激励、监督的作用。
  许多老年人表示,以往的“搭子”多来自现实生活中认识的小区邻居、同学、同事等,而随着互联网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结交的“搭子”越来越多。比如,微信群、视频号、美篇等。
  61岁的李芳去年刚退休,一直喜欢旅游的她想趁时间充裕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这半年来,她已经和旅游“搭子”出去旅游了三次,一一打卡了江南古镇、重庆、成都、草原风光,“旅途过程中很开心、很满足,这多亏了我的旅游‘搭子’。”李芳说,今年初原定的行程因老伴儿临时有工作不能陪同,这让她有些沮丧,“没想到很快在视频号上发现了一位退休老人,她经常发外出游玩的视频,我试着跟她联系起来,熟悉后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便约着开启了旅途。”
  在李芳看来,如果邀亲密的朋友一起旅游,朋友因为有其他安排拒绝了,自己心里可能会有想法;朋友若是答应了邀约,那么将来朋友的一些邀约自己也必须答应,一来二去,付出的情感成本更高。但如果是和旅游“搭子”一起出去,付出的情感成本要少很多。在很多人心中,“搭子”更像是一种为了对抗孤独而尝试与人建立联系,但不用付出大量情感维系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压力社交,聚时彼此陪伴,散时保持独立,让人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自由空间。
  04
  要想“搭得好”需真诚尊重
  “搭子”社交因志趣相投而相互吸引、一拍即合,往往会收获更好的社交体验,可以通过“精准陪伴”填补“心理空缺”。心理专家认为,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情感需求大但是社交渠道少,“搭子”社交确实是一种低成本的社交模式,它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也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让人们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和维护关系。
  新式社交和传统的亲密关系不仅并行不悖,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无论是新型“搭子”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都需要真诚的态度与付出,才能真正为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带来别样趣味。在面对这种新式社交时,依然要抱着相互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同时,“搭子”要想“搭”得好,也需要有分寸感。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在参与“搭子”社交时,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及保护意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
  □杨健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