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上到皇帝官员下到市井小民人人都喜欢喝酒 发明甜酒防变酸技术让中国古代酿酒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光会写诗不饮酒在唐朝当不了才子


  □李雪
  在唐朝,一个才子的标配技能有两项:能作诗、会喝酒。如果你能喝上很好的酒、作出很好的诗,那就成了大才子,比如李白。没了酒,唐朝失去的可不止是李白。从关陇到岭南,从酒店到寺院,从皇帝的豪华御宴到市井小民的潦草家常饭,大唐是从骨子里浸润着美酒之醇香的。
  朝廷专设机构
  长安城兴建许多官营酿酒厂
  早在唐朝建立之初,朝廷就在长安城里设置了一个专门的酿酒机构——“良酝署”。别小看这个单位,它负责掌管宫廷饮食事宜,事关皇室和王公大臣的饮食安全问题,因此其地位不低。
  这可不单单是为了饱口腹之欲,政府委派专职酒务官员“掌供奉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说得通俗点就是祭礼和国宴专供,能在日常随意享受此美酒的只有皇帝一人,所以称为“御酒”或“圣酒”。《旧唐书》记载的“春暴”“秋清”“酴醾”“桑落”都是良酝署出品的佳酿,奢华大气。在当时,御酒是身份的象征,《唐六典》按身份等级对给大臣供酒作了明确规定:亲王以下每月供酒九斗;五品以上每日酒一升半;六品以下则无供酒规定。
  不仅需求量大,对品质的要求更不会低,如此一来,原有机构就不够用了,于是长安城里慢慢兴建了许多官营酿酒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酿酒师傅。
  全民爱好饮酒
  唐代酿酒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国营酒厂好是好,但是一般人喝不到,无法满足腰包鼓起来的唐朝官民对觥筹交错生活的向往。怎么办?自己动手。晒曲煮饭、开酿发醅,刚酿成的酒混杂着酒糟,经过压榨或过竹编器具滤之后即可饮用,称为“生酒”、“生春”,即“浊酒”。“清酒”须再进行过滤等技术处理,难度系数大、成本高,所以“金樽清酒斗十千”,价格很贵,因此,大多数人喝的都是浊酒。
  由于工艺限制,当时的酒醪发酵时醇化程度不够,谷物中的糖分留在了酒中,喝起来甜甜的,酒精度数不高。但是过不了多久,大量的微生物就会使甜酒变酸,难以下咽,只能倒掉。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尝试,嗜酒的唐朝人终于解决了这个让无数前辈酒鬼酒仙头疼的大难题。办法之一,就是在发酵过程的最后一天里,往酒里加点石灰,这样就能降低酸度,防止酒变成醋。第二个办法就是加热,在降低微生物活性、避免酒变酸的同时,还能达到消毒的效果,相当于当代的“巴氏杀菌”。因此,这项技术堪称中国古代酿酒史上里程碑式的大突破。
  民众养生有道
  什么药都能用酒泡一泡再喝
  唐朝人喝的还不止是一般的酒。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浸药酒法”,即在酒中加入各种药材配制药酒,可以外用还可内服,其治疗效果良好,有“百药之长”的美誉。
  富裕起来的唐朝人,深受道家文化影响,非常注重养生;加之全民爱酒,连和尚都不例外,于是,迎来了各种药酒、保健酒百花齐放的时代。《千金方》里有关酒疗的方剂共有933种,收录了初唐时期的63种药酒,大多具有治疗各类疾病和抗衰保健的功效。以米酒为底,投入各种材料:素的有生姜酒、地黄酒、丹参酒、五加酒、枸杞酒、杜仲酒等;荤的有蛇酒、鹿骨酒、猪苦胆酒等,反正能想到的药材都被唐朝人用酒泡过了。效果也很神奇,比如,某县一位老者,让一个浑身长疮的道士用药酒浸泡身体三天,结果“面颜复少年,肌若凝脂”。每逢节令,大伙还拿应季的植物泡酒,比如端午的艾酒、菖蒲酒,端午的茱萸酒、菊花酒,除夕元日的屠苏酒。这个屠苏酒据传是神医华佗所创,不仅养生还能辟邪。
  李世民龙心大悦
  葡萄美酒一时间风靡长安城
  公元640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大破高昌(今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之后带回了马奶葡萄种子和酿酒方法,在宫廷中种植,并亲自研究配方酿制了葡萄酒,闻之芳香、入喉辛辣。一时间,李世民龙心大悦,以葡萄酒赏赐群臣。葡萄酒逐渐流行起来,风靡长安城。
  对葡萄酒有兴趣的还有著名的宰相魏征,他除了擅长进谏之外,还曾多次向胡人学习酿制葡萄酒,成为一个高水准的葡萄酒酿造师傅。他酿的酒,连皇帝都大加赞赏。此后,葡萄酒在大唐沃土上迅速蔓延,河东、陇右一带,长安、洛阳以及南方的金陵(今南京)、襄阳、郢州(今武昌)等地陆续成了主要产地。戍守在边塞的将士们也最喜欢葡萄酒。任务在身时自然不能饮酒,只等军前犒赏可以痛饮一番。大漠荒芜,烽火城边,好男儿的报国壮志与思乡之情都在酒里。
  除了葡萄美酒,岭南地区还酿制荔枝酒。一千多年前的某个盛夏,地方官员李文孺的家奴把荔枝藏在了小口大肚的容器里。天气太热,没多久,荔枝便发酵飘出了香气,试着往容器里加入酒曲和粳米饭,三日之后,酒香扑鼻,竟比葡萄酒还要浓烈。于是,当地人纷纷效仿。
  酒家为招徕客人
  店中雇用中亚西亚血统美女
  唐朝经济空前繁荣,除了长安、洛阳,扬州、杭州、苏州、成都府(益州)、蜀州、邛州、黔州等都成了一线城市,酒坊饭铺林立,好酒层出不穷。为了招徕客人,经营酒店的老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各酒楼纷纷在店门口、屋顶打出色彩鲜艳的酒旗。到了晚上,再高高挂起彩色的“酒”字灯笼,在夜幕之下如繁星交相辉映,点亮了唐朝人的夜生活。
  来饮酒作乐的以男子居多,稍微有点档次的酒店,都会有“酒西施”。桃花面庞楚楚可人的美女卖酒,再不胜酒力的男儿恐怕也要捧场多喝几杯。
  不少酒家还雇用美貌胡姬招揽客人,这些拥有中亚、西亚血统的美人们,蓝眼高鼻、浓妆艳抹、衣着袒露、身姿曼妙,或歌或舞,自带与唐朝女子不同的异域热辣风情,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富裕百姓,为睹芳容一掷千金的大有人在。更绝的是,唐朝不止民风开放,审美也相当多元和包容。为照顾有些顾客特殊的欣赏维度,酒店老板雇用了一些“奇女子”。比如,有个酒家女,眉毛连成一线,耳朵又长又细,人们把她当成“天外飞仙”,一传十十传百,给酒店带来不少生意。当时,长安的女子还流行起以醉为美的“酒晕妆”。
  不过,最有名的要数嗜酒的女诗人薛涛,她本是长安良家女,随父流落蜀中,遂入乐籍,作了艺妓,和文坛大咖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交往。
  在唐朝成为才子
  喝好酒与写好诗缺一不可
  在唐朝,写诗技能被列入科举考试,这可是事关一个人、一个家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比现在的高考科目更受重视,因此,从皇亲贵胄、士族少爷到寒门学子,无人不写诗。唐朝人喝到好酒要写诗,喝高兴了要写诗,喝伤感了也要写诗。有人统计过,在流传至今的唐诗中,有近7000首与酒相关;现存王绩的122篇诗文中,写到“酒”字有28篇,约占20%;李白在1500篇诗文中,谈到饮酒的有170篇,占16%;杜甫1400余首诗作中,提到饮酒的近300首,占20%。其中像《侠客行》、《将进酒》等佳作数不胜数。
  描摹当朝名士旷达不羁纵酒之态的最佳作品,非诗圣杜甫名作《饮中八仙歌》莫属。可以说,在唐朝,一个才子的标配技能有两项:能作诗、会喝酒。如果你能喝上很好的酒、作出很好的诗,那就成了大才子,比如李白。
  唐高祖李渊
  为防粮食价格飙高曾经禁酒
  纵酒归纵酒,实际上,唐朝是推行过禁酒令的。建国之初,唐高祖李渊即位伊始便颁布《禁屠酤诏》,说得很清楚,禁酒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防止粮食价格飙高,以此来缓解饥荒。后来,唐高宗在670年因粮价高涨、唐玄宗在713年发生旱灾时都曾短暂禁酒,也都是出于这个目的考虑。
  不过,隋唐五代正处于历史气候的温暖期,更是得益于政局稳定和农业技术进步,水稻种植范围快速扩大,逐步与麦、粟呈三足鼎立之势。因此,在大多数时期,唐朝人很幸福——不缺粮食酿酒,全国上下都爱喝酒,政府管制不多,开店酿酒售酒是个日进斗金的好生意。各地富商均投资于此,不仅推动了酿酒、餐饮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制曲、陶瓷等相关行业,虽无明文酒税,数量庞大的店铺所带来的地产税等财政收入也相当可观。
  据《瞭望》周刊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