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陪伴式啃老?表面上陪在老人身边,实际上吃穿住行全部依靠老人,其行为常被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并因此时常被人们嗤之以鼻。
但陪伴式啃老也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那么,父母和子女是如何看待“云孝顺”与“陪伴式啃老”的?
拿100万给父母买房
就想让心踏实点儿
39岁的明铭是上海一家外企的财务人员,老公是上海一金融机构的部门经理,夫妻俩有一个11岁的儿子。家庭和睦幸福、事业小有成就,明铭是父母的骄傲,更是他们与老友们炫耀的资本。
明铭是家里的老疙瘩,上面有两个哥哥。她从小到大都是学霸。19岁那年,她以绝对优势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从此留在上海,一晃就是20年。也是从那一刻起,她注定远走高飞,孝顺只能体现在电话里、网络上、手机中,还有那沉甸甸的快递包裹……
“想方设法给两位嫂子打溜须,就希望她们能多去陪陪父母。”明铭的父母都年过七旬,她曾经考虑让父母到上海一起生活,尽心陪伴。可是父母说啥也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想团聚一次难上加难。为此,明铭将希望寄托在两位兄长身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讨好两位嫂子。
明铭的父母原来住在老式住宅,没有电梯,更没有小区配套设施。去年,明铭拿了100万元付了首付,给父母在一高档住宅小区购置了一套电梯房。她说:“我不怕花钱,更不介意哥哥啃老,只要能陪好父母,啃我都没问题,我愿意!”
在明铭看来,父母住在自己花钱买的房子里,心才能踏实一些。其实,谁也不愿开启“云孝顺”模式,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长时间陪伴父母。他们为了生活、事业背井离乡,选择到其他城市或国外发展。在本身就快节奏、高压的生活中,保全自己已经是拼尽全力,难免疏于对父母的陪伴。然而,还是那句话,钱弥补不了情感的缺失,有时间还是要常回家看看,抱抱妈妈,陪陪爸爸。
看到孩子就高兴
恨不得啥都给她拿去
“我想把我有的,全都给孩子花了!”69岁的王阿姨认为,只要孩子能在身边,就算把钱都花了也开心。
王阿姨有一个独生女赵照,今年36岁,是一名教师。赵照有两次远走高飞的机会,都被王阿姨摁住了。第一次是高考后,面对众多机会,王阿姨执意让赵照选择离家较近的大学;第二次是大学毕业,深圳、上海等地的几家单位都相中了赵照,准备与其签约,可王阿姨要求女儿必须在哈市,并帮其联系好工作。有人说,王阿姨目光短浅,耽误了女儿的前程,可其中的利弊,外人真的很难评判。
如今,赵照已经是单位里的业务骨干,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由于守在父母跟前,自然而然接受父母的庇护和照顾。两个孩子都是王阿姨一手带大的,家里吃的用的,大部分都是王阿姨花钱采购的。可是,能说赵照这种“陪伴式啃老”不好吗?在王阿姨看来,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最佳生活。
每天能看到女儿,哪怕女儿给自己甩脸子,王阿姨都觉得是幸福的。王阿姨与赵照住在同一小区,每天王阿姨都要去女儿家“上班”,帮忙带孩子做饭,这是王阿姨一天的工作:“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吃我做的饭,我心里都乐开花了!”
王阿姨在为女儿做什么的时候感到幸福快乐,而赵照在晒出妈妈的手艺时,也不会担心背负“啃老”的名声。很多父母与王阿姨一样,他们以对子女的付出来找存在感和价值感。其实,作为子女,父母的付出在没影响他们生活的情况下,是可以照单全收的。相反,就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了。
远香近臭
老小孩可爱的任性
45岁的林先生是一家国企的职员,弟弟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家中就两个儿子,弟弟又在国外,所以父母的大事小情都由林先生全权负责。林先生与弟弟几乎天天聊天,主题多数都是父母。
林先生从小与弟弟反差很大。弟弟是学霸,一路都带着名校毕业生的光环。找工作、移民、买房子,弟弟都是自给自足。他非但不要家里钱,还经常给父母汇钱。而林先生截然相反,他从小学习成绩一般,费了很大劲儿才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就业、结婚,花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林先生这是“陪伴式啃老”吗?显然,他的陪伴并不是以索取为目的。
林先生的父亲年近八旬,母亲今年73岁。老两口就像是一对老小孩,他们的行为常常让林先生无可奈何。母亲的膝盖患有顽疾,可她偏偏又是个好动的人,林先生嘱咐她不要剧烈运动,她却告诉小儿子:“岁数大了,你哥总是数落我。”
远香近臭,虽然林先生每天都回家看望父母,大事小情都要由林先生处理。父母还是稍不满意,就向小儿子告状。很多时候,弄得林先生哭笑不得。每当周围有人说父母能作时,他都会笑着说:“要不咱换换,你也来我家感受一下……”
“啃老”可能令人可憎,但我们不能忽视和贬低“陪伴”二字。哪怕我们不啃老,如果不给予父母必要的陪伴或精神关怀,那我们与啃老族本质上都是“不孝”——因为赡养父母,不仅仅是物质赡养,不仅仅做到不啃老,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是理解、是尊重、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还是那句话,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任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