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兵


  巴彦县第一中学车彦红
  燃烧自身光热 点亮星河之梦

  □本报记者 赵琳
  车彦红是巴彦县骨干教师,从教23年,曾荣获哈尔滨市“身边好老师”、市优秀班主任、县级记功奖励等众多荣誉。
  坚定初心,做不辍奋斗的好老师
  车彦红于2001年参加工作,身为教师,她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她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教师形象。
  严谨治学,做锐意进取的好老师
  严谨治学是车彦红始终如一的教学态度。她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她不仅致力于提高教学成绩,更致力于如何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坚实基础。她的语文课堂,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注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渗透,她始终坚持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很多同学升入高中后语文依然会成为他们的优势学科,为高考助力。
  关爱学生,做心系学生的好老师
  在班级管理上,车彦红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璞玉,都有无限的潜力。她了解、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她坚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才的前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成功的保障。
  从仪容仪表到文明用语,从值日卫生到坐立行走,从课堂习惯到课间行为,从关爱同学到尊敬师长,车彦红在各方面对学生要求都很严格,但她更有慈母的一面。在家长眼中,她的教育教学是宽严相济、严中有爱的,孩子在她的班级往往都有持久的进步。她始终遵循“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的教育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针对不同个体特点因材施教,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常一民

以研促训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本报记者 杨茉
  自1990年7月到至今,常一民老师一直在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工作,始终不忘为教师服务的初心,牢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命,积极在研培人员核心素养上下功夫,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培训教师。
  助力名师专业成长
  常老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发展机制,为充分发挥市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建设,创新提出名师工作室“1+1+N”一体化运行机制,为教育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赋能,建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引领的城乡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带动全市教师专业发展。
  常老师助力名师专业成长,实施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培训项目。2021年到2022年,他完成市“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遴选申报,制定“十百千”遴选笔试考试试题命制计划,并下发《十百千考试命题范围》,构建选拔考试题库。
  精准扶贫,支持乡村教师发展
  常一民创新提出乡村教师培训跟踪问效的“1344”行动计划。2019年,他提出了“跟踪问效”1334行动计划,重点突出教师培训效果的转化。2020年11月,他撰写全国地市教育学院会议交流论文——《精准施训 跟踪问效 提升乡村教师培训质量》,入选全国地市教育学院高峰论坛经验交流材料,市教育研究院包亚奎院长做题为《跟踪问效,打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大会发言。
  以德育德,承担国培计划培训讲座
  常一民在市教育研究院先后担任过小学教研员、主编、教师教育教研员及教师岗位培训部负责人,现为院培训中心教师教育教研员。他曾先后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哈市师德先进个人、市记大功和记功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多次承担省“国培计划”讲座任务。他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业务本领过硬,积极践行“精准培训”的理念,发挥研究专长,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高质量实施市“十百千”名师培训项目,是做教师满意培训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