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和老人交流全靠喊,这问题大部分家庭都可能遇到
预防耳聋保护听力要注意这几点

  本报讯(实习生 鞠妍睿 记者 刘菊)老年性耳聋是老龄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耳聋引起。老年性耳聋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9月24日是国际聋人节,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耳鼻喉主任解亚玲。
  解亚玲表示,很多老年人觉得“人老耳聋”很正常,并不会把听力下降当回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老年性耳聋的危害不仅仅是听不清楚,长期听力损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正常交流,而且会因交流障碍出现木讷迟钝、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甚至患上抑郁症、孤独症等。
  “医生,我爸爸最近整个人性格都变了。以前很外向的人,如今看着‘呆呆的’,反应很慢,谁和他说话也不搭理,一详细问才知道,原来他几乎听不清正常音量的声音,想和他对话必须大喊大叫。”近日,70多岁的王先生就因“耳背”,在女儿陪伴下来到哈市第四医院就诊。
  通过相关听力检查,解亚玲诊断王先生为老年性聋,且因老人听力下降十分严重,需要佩戴助听器。但王先生却拒绝佩戴:“我听邻居说,不能戴助听器,那东西会越戴越聋。”
  解亚玲表示,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与年龄增长听力神经衰老有关,也可能与家族遗传或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有关。此外,部分老人患有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听力神经以及耳部血管的健康,进而导致听力受损。
  “老年性聋的危害不仅是听力下降,如王先生的家人表示他反应慢,看着‘呆’,就与这疾病有关。”解亚玲告诉记者,目前老年性聋治疗没有特效药,可采用听力康复手段治疗,包括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术等。但很多老年人对助听器存在恐惧心理和认知误区,一是不愿意接受助听器,有的人觉得戴了助听器就是“服老”了,有的人则误认为戴了助听器就会彻底丧失听力;还有一个误区则是喜欢在非专业医疗机构随意购买助听器,不管适合与否、佩戴方式是否正确,反正戴上了,如果还听不清,那就是助听器的“锅”。
  “像配眼镜似的,助听器也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听力状况进行佩戴。且戴上后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并不是戴上就立刻会起作用。佩戴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力,并不会像部分老年人认为的会加重听力下降。”解亚玲建议,听力低于35-85分贝,都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效果最好是60分贝。佩戴后需要让老人有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嘈杂环境中进行佩戴,助听器不仅会放大人声也会放大噪音,所以一开始需要在安静环境下佩戴,每天可以佩戴2-4个小时,逐渐延长时间,之后循序渐进。
  如何预防耳聋
  保护听力?
  ■建议市民要尽可能避免噪音环境,减少耳机佩戴时间。
  ■在日常服药时需谨慎,仔细询问医生或查看说明书,注意是否属于耳毒性药物。
  ■日常要清淡饮食,减少食用过甜、过咸及高脂肪的食物。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听力,要控制好这些健康指标。
  ■要戒烟酒,烟酒不仅对心脑血管有影响,还会影响其他血管,也会导致耳部血管受损,听力下降。
  ■注意家族性遗传耳聋,子女可以进行基因筛查,提早预防治疗。
  ■老年性耳聋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康复。耳聋先表现为耳鸣,尤其是老年性耳聋,一开始以耳鸣为主,就医时听力可能高频已有下降。发现耳鸣不能大意,需要即及时就医。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