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祖父贾连元是医学博士

1938年祖父任哈医大教授时为学生授课。

  1964年1月祖父留影。
  □贾文玉
  我的祖父贾连元博士一生致力于医学、医疗事业研究,故后捐献器官做医学研究,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他一生行医50余年,在内科学、精神病学和传染病学学科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897年3月祖父贾连元出生在奉天省法库县(今辽宁省法库县)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
  1924年6月,祖父从当时的满洲医科大学毕业后,在该校附属医院内科实习,一年后留校任教。他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在内科学、精神病学研究、临床治疗方面成就显著。同时,他还自修了斑疹伤寒、鼠疫等传染病课程。1929年祖父受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教务长李希珍邀请,请他和同窗张柏岩等人到哈尔滨任职。
  祖父到哈尔滨后,任东省特别区市立医院内科主任,兼哈医专教授。1931年5月任哈尔滨市立医院(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兼第一内科主任及化验所所长。1938年哈医专升格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祖父被聘为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教授。1941年祖父与张柏岩医生留学日本,一同获得日本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祖父喜欢哈尔滨这座城市,1930年,在南岗同兴街购宅安家。新宅是一处英式花园洋房,坐落在绿草如茵的马家沟河畔。而后,祖父准备在事业上大展鸿图,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让他的设想化为泡影。
  1932年2月1日,日军第二师团主力向哈尔滨进犯。4日,日军发起总攻,吉林自卫军官兵在李杜、丁超指挥下,打响了哈尔滨保卫战。日军炮火猛烈,自卫军官兵伤亡惨重。负伤官兵被送到市内,外国医院不敢接纳伤员,祖父吩咐下属敞开市立医院大门,把50多名伤员抬进医院。2月5日哈尔滨沦陷,日军开始搜捕各医院的中国伤兵,凡有枪伤者一律逮捕,并问罪医院院长、医生。祖父面对闯进医院的日军毫无惧色,用娴熟的日语拒绝搜查:“这里是医院,没有中国伤兵。”日本军官见祖父气度不凡,且精通日语,不敢鲁莽行事,草草搜查一番,便下令士兵撤离。原来,祖父怕出意外,事先将伤员隐藏在一处地下室内,50多名官兵躲过一劫。
  1932年8月上旬,松花江江水暴涨,道外、道里一片汪洋,受灾人口达9.2万人。洪水过后天气暴热,饮水被污染,灾民因饮用生水导致霍乱等传染病发生。霍乱是甲类传染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极高。市立医院承担救治任务,祖父率领医务人员在现场救灾。他们禁止灾民饮用生水,采取药物治疗,有效控制了传染病蔓延,把灾民死亡人数降至最低。
  几十年后,祖父常常与我们谈起这两件事,不胜感慨,引以为自豪,并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1945年驻哈尔滨平房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逃跑前,为了毁灭罪证,炸毁了细菌工厂,带有病菌的老鼠、跳蚤扩散到附近村屯。1946年6月,大东井屯、二道沟屯和义发源屯相继出现肺鼠疫病例,死亡人数百余人。由于村民思想陈旧、消息闭塞,直到鼠疫大范围扩散才上报政府。肺鼠疫是鼠疫中最严重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病人有高烧、畏寒、淋巴结肿大,伴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等症状,从发病到死亡仅三天左右。
  时任哈尔滨市长刘成栋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击鼠疫工作。市卫生局局长张柏岩和祖父(时任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防疫大队,立即奔赴平房疫区。同时,在道里买卖街1号蔬菜库建立隔离医院。祖父临危受命,担任隔离医院院长,兼防疫部、材料部部长。祖父带领医院人员现场办公,紧急安排床位、被褥,购置药品和医疗器械。为做好消毒工作,还调来大量福尔马林、硫磺和石灰灭菌。5天后,隔离医院提前两天接收第一批鼠疫病人,受到市长刘成栋表扬。
  哈尔滨自当年9月发生鼠疫不久,便死亡104人。10月23日,又在道外发现了鼠疫,死亡9人。11月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布告,封锁道外区、香坊区、太平区,隔绝该地区与其他区域人员来往。
  当时,市传染病院鼠疫病例资料匮乏,为了解鼠疫病人器官病变,祖父和学生孙铁宾解剖了一具鼠疫死者尸体。祖父依据文献和第一手解剖资料,采取药物静脉注射、囗服磺胺类药物等方法,控制感染和死亡人数的增加。祖父向市政府建议,在平房建立隔离所,就地收治病人,切断传染源头。市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平房建立了隔离所,收治感染者百余人。
  1949年以后,祖父历任市第一医院院长、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市工人医院副院长等职务,致力于医学、医疗研究,在内科学、精神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皆有建树;对斑疹伤寒、霍乱防治有深入研究,发表数十篇论著。他的《关于斑疹伤寒研究》《哈尔滨霍乱防治》《地方民族精神病研究》等论文,在国内外医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在医学教育工作中,他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人才,这些人后来均成为省、市医疗卫生战线的专家和骨干。
  党和人民给予了祖父很多荣誉。1958年8月,祖父作为市医药卫生界代表,随团赴苏联、朝鲜等国访问;1960年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3年当选市第三届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务委员,历任多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祖父到了退休年龄后,依然坚持工作。1972年冬天,哈尔滨毛织厂30多名工人患无名热,而且传染给了家属。祖父不顾天气寒冷,连续半个月深入工厂调查,往返于医院和工厂之间,星期日没有公车就挤公共汽车。终于查出病源来自羊毛中的“布氏杆菌”。立即对症治疗,使染病工人、家属得以康复。
  1975年,祖父身体日益衰弱,经市第一医院检查,发现肝脏有肿瘤。当时,肿瘤诊断医术落后,难以判断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祖父毅然决定将肝脏等主要器官捐献医院,做医学研究。他是我省“文革”后捐献人体器官第一人。1975年7月10日,祖父与世长辞,享年78岁。祖父捐献器官那天,家人和医院领导,以及他的生前好友、学生,守候在手术室门外,深深被他献身于医学的精神所感动,无不潸然泪下。
  祖父和祖母育有三男二女,因教子有方,子女均事业有成。受家庭影响,子女都从事医疗行业,有的是省内教授、名医,有的担任省、市医院要职,堪称医学世家。在祖父精神熏陶下,后人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医疗事业。
  与您约稿
  本版以呈现哈尔滨风情风貌、展现哈尔滨特质魅力、传承哈尔滨城市温度为主,以随笔、散文、杂感等不同文体,对文化多元、风貌独特、底蕴深厚的哈尔滨,作出形象、深刻、诚挚的解读。力求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民间记录,打捞、梳理出这座城市的记忆碎片和人文脉络。
  稿件字数1000-3000字,可配发若干老照片,并请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发至邮箱22354430@qq.com即可。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