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两个乘组将在轨轮换
成功对接 6名航天员“天宫”会师

航天员汤洪波(右)、唐胜杰(中)、江新林(左)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综合新华社电  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4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神舟十七号“太空出差”
  有哪些新看点?
  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本次任务有哪些看点?

  看点①

  火箭更加舒服
  从有点振升级为“坐着爽”
  2003年10月15日,长二F火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护送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飞天。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曾反映,在火箭飞行到120秒至140秒的过程中,他感觉到一种让人不适的振动。经过科研团队的改进,这种共振现象才彻底消失。
  此后,神舟七号航天员给出的乘坐反馈是:“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中,航天员直言:“很舒服!”“坐火箭太爽了!”
  看点②

  “航天员专列”
  安全性比“万无一失”还厉害
  作为“航天员专列”,长二F火箭的安全性能无疑是第一位的。中国空间站工程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后,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长二F火箭每一次亮相,可靠性与安全性都会再次提升。
  据了解,在每一次飞行完成之后,科研团队都会对火箭性能做评估,提升火箭安全性、可靠性。经过多次优化,目前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从过去的0.997提升至0.99996。“0.99996”意味着长二F火箭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比“万无一失”还厉害。
  看点③

  新增点火功能
  逃逸系统更加安全、灵活
  逃逸系统为长二F火箭独有,是航天员最重要的安全屏障。自首飞以来,这个系统从未启用过,但科研团队依然一次次分析优化,只为在守护航天员飞行时“不漏逃、不误逃”。
  从长二F遥十二火箭起,科研团队还为逃逸系统新增了点火功能,逃逸飞行器不再只能朝一个固定方向逃逸,它还可以选择向垂直于地面风的方向逃逸,更加安全、灵活。
  看点④

  中国空间站
  未来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
  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即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
  “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林西强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看点⑤

  “T”字型变“十”字型
  未来中国空间站将扩展升级
  未来,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
  据介绍,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据新华社、央视网报道

  与神舟十七号一起奔赴太空
  49所百余只传感器
  全力保障航天员安全

  本报讯 (王玥 记者 王越)26日,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中国电科49所研制的20余种百余只传感器,用以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生理等信号。这些敏感元器件相当于人的五官,将感知到的外部环境形成各种数据参数,对载人飞船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检测作用,保障航天员生理安全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为航天员舱外服系统配备的生理背心上,49所研制的传感器能监测航天员出舱活动时的呼吸、心电、体温等生理参数,提供医学参数保障。流量、温湿度、压力等传感器为舱外服内的环境参数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保障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
  根据任务安排,49所研制的传感器和微系统将继续支撑保障两个航天员乘组安全在轨轮换和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期间的各项任务开展。在为期约6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这些装备将支持航天员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并将在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来访对接时发挥保障作用。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