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饿死不做贼

  父亲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当年在村里算是个土秀才。父亲能说会道,铁面无私,村里谁家有事,都来请他去处理,他俨然成了村里的“及时雨”。因此,他连年被大家推举为生产队的“记工员”,负责记工分,每年夏秋季还负责看护庄稼。
  上世纪60年代,我家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吃穿常常捉襟见肘。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家来了一位亲戚,看到我家的窘境,就对父亲说:“你负责看护庄稼,在地里随便转一圈,还能没吃的?”父亲一听就急了,说:“你这是啥话?大家信任我,我要是带头偷庄稼,成何体统?监守自盗比单纯的偷窃还可恶。我饿死都不会做贼!”亲戚被父亲怼得哑口无言。
  有一回,我让父亲摘俩甜瓜回来,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地里的甜瓜都是公家的,我摘回家来那就是偷啊!偷东西的都是坏人,你想让爹当坏人吗?”他的话,让我哑口无言。父亲接着说:“以前,你爷爷常对我说,‘饿死不做贼’。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隔着墙打下邻居家树上的几颗枣,恰好被你爷爷看见,他不由分说就把我揍了一顿。揍完了还教训我说:‘这枣树枝虽说伸到了咱家院里,可树不是咱家的。你摘了人家的枣,那就是偷。偷东西的人不是好人。记着,饿死都不能做贼。’”
  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一直秉持着“饿死不做贼”的理念,从不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非分之想。当年在生产队的时候,中秋节过后,有人会趁着雾天去地里偷刨红薯,我和弟弟却从没有因此动过心。父亲借此事没少给我俩“打预防针”,他说:“你们俩谁都不许干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就是家里揭不开锅了,也不允许。”因此,我俩从没有走过这种“捷径”,都是在已经收过的红薯地里“捡漏”。虽然收获很少,但我俩心里非常坦然。
  “饿死不做贼”,这也是我做了父亲以后,常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儿子在学龄前的时候,经常对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垂涎三尺,有时候还拿着人家的玩具不愿归还,想据为己有。因为,我不止一次告诉他:“在别人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无异于偷窃,这可不是好孩子应有的做法。如果形成习惯,长大了是会蹲监狱的。”儿子当时似懂非懂,但禁不住我常常念叨,慢慢地,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什么东西,正确的做法就是靠诚实劳动。
  如今,孙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前几年,班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常有人“拿”别人的零食、玩具等。有一次,孙子跟我说起这种现象,我就告诫他:“不管别人怎么着,你绝对不能拿别人的任何东西。缺啥就回家告诉爷爷,我给你买。偷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孩子,是非常丢人的坏习惯。”孙子笑了笑说:“爷爷你放心,我记着呢,‘饿死不做贼’。”听了孙子的话,我由衷地笑了。□申德明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