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多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激增
专家提醒:警惕肺炎支原体与腺病毒等病原体混合感染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门诊,众多患者在输液。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取药和收费大厅人山人海。  
  发烧、咳嗽、咽痛……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地医院儿科门诊、发热门诊、输液室等挤满了患者。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有患者称在医院急诊排了五六个小时。患者中儿童居多,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特别是老年人。除了大众较为熟知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还包括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
  专家提醒,需警惕肺炎支原体与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混合感染。
  发热门诊排队
  儿科门诊爆满
  “第895号。”10月24日下午4时许,邵女士带着咳嗽了10天的儿子完成了采血。当他们中午赶到北京儿童医院末梢采血窗口时,外面已排起了长队,号码条上提醒,“您前面有95位。”
  “他从17号开始有点咳嗽,19号就去了北京大兴这边的医院,验了血做了检查,血常规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也是阴性。但因为最近支原体肺炎较多,医生也给开了消炎药、止咳药和阿奇霉素。不过服药5天,孩子咳得越来越严重,晚上能咳醒好多次,就带他来这边看看。”邵女士告诉记者,她抢了三天,才“捡漏”了一个发热咳嗽门诊的号。“医生说有些细菌感染,属于急性的支气管炎。”
  同样被就诊人数惊讶到的还有桃女士一家。当他们于18日中午从北京通州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时,急诊已经排到了900多号。桃女士告诉记者,她孩子今年5岁,在幼儿园读中班。国庆假期刚结束没几天,孩子午睡醒来就烧到了38.8℃,还开始咳嗽。10月12日、15日在附近医院就诊,“做了两次血常规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是阴性,医生说是病毒感染,给开了阿奇霉素、止咳药等。”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了南方地区,且并非只有儿童“中招”。“我院对有发热、咳嗽的患者所在的发热门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半月来发热门诊患者有所增加。”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年龄越小
  混合感染风险越大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还未结束,流感季已见端倪。中国疾控中心10月9日发布的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从2023年第35周的3.4%上升至第38周的4.6%,第39周为4.5%。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部分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全国报告4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中疾控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称,今冬明春我国可能会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记者注意到,近期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患者分享感染甲流、细菌感染等的经历。
  卢洪洲介绍,国庆节过后,其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为肺炎支原体(34.33%),其他甲型流感病毒(12.17%)、乙型流感病毒(5.79%)、呼吸道腺病毒(2.76%)、呼吸道合胞病毒(2.03%)。
  卢洪洲提醒,腺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与支原体混合感染,且患儿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如果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症状将会加重,家长应提高警惕。
  多措并举
  迎战患者就诊高峰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国家卫健委就专门制定发布了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对支原体肺炎的特性和治疗规范做了详细指导。
  为缓解就诊压力,医院也在行动,采取增派人手、增加门诊号源、开设夜间临时门诊、增设儿科新病区、优化就诊流程等措施动态调整服务。
  药物供应方面,随着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对阿奇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需求有所增加。据媒体报道,已有多家医药上市公司陆续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阿奇霉素等相关药品目前在正常生产、销售,以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季节性流感,中疾控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各地也在多项措施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比如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接种等。
  关注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为何来势汹汹?

  多地疾控发布的提醒显示,近期全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整体上升,且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卢洪洲表示,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人数较往年有明显增加,这符合支原体的流行规律。在新冠疫情之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存在流行的大小年,一般每隔3到7年后出现一次病例高峰,每次流行持续1到2年。疫情期间,大家采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方式,支原体肺炎一直处于低流行,这也导致了易感人群增加和群体免疫变差。
  “研究表明,支原体的低流行可能导致儿童由于免疫刺激的缺乏,造成对支原体的免疫力下降,当再次接触支原体时出现免疫过激反应,导致更严重的暴发流行。如今疫情过去三年,疫情政策调整,人们再次接触肺炎支原体时就会出现免疫过激反应,出现流行,尤其是低龄儿童。”卢洪洲说。
  卢洪洲指出,此前的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较好,如今人员流动性明显增加,大家出行防护做得不到位或不戴口罩,增加了感染风险。另外,由于检测手段的增加以及医患双方对精准治疗的重视,检出数更多了。
  综合中新社、央视网报道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