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太空出差5个月 “博士乘组”返回地球

景海鹏

朱杨柱

桂海潮

  10月31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太空出差”5个月,神十六乘组进行了一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们还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拍下空间站
  首张全构型“工作照”
  神十六、神十七乘组10月26日会师空间站后,开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轨工作经验交流、上行物资及下行样品转移安装等工作,并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10月30日20时37分,神十六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3名航天员踏上了回家之旅。
  回家前夕,他们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的方式,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为空间站全构型拍摄了第一张“工作照”。
  “非常漂亮,我们的空间站很帅!”桂海潮感叹。
  舱落人到
  景海鹏向大家报平安
  从返回舱返回制动开始,东风着陆场各搜救队伍已经严阵以待。曾经,在途中的黑障区,飞船会与地面失去所有联系;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黑障区稳定跟踪飞船的能力。根据任务安排,空中分队要确保在返回舱出黑障前,通过反算时间、距离,到达待命空域,多架直升机分工协作开展救援。同样,地面分队也要根据时间、距离、行车条件等来反算出发时间。
  “感受到重力了。”穿过黑障,航天员的声音清晰传出。伴着刚刚跃出地平线的朝阳,红白相间的伞花绽放。这顶降落伞主伞,折叠起来体积仅有200升,相当于普通家用冰箱容积,展开后面积可达1200平方米。降落伞能帮助返回舱从与高铁行驶速度相当的每秒90米减速至普通人奔跑的速度。最终,返回舱在反推发动机的作用下,实现舒适着陆。
  舱体落地的尘烟还未散去,搜救人员已跳下直升机,快步跑向返回舱,打开舱门。“我们已安全着陆,感觉很好,请大家放心。”指令长景海鹏向大家报了平安。
  桂海潮期待
  再次到空间站“出差”
  在神十六飞船着陆后,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搜救人员的帮助下依次出舱,言语中透着回家的喜悦。
  “此时此刻,非常激动,我们终于回家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指令长景海鹏率先出舱,他表示,这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感觉很好,“5个月的任务我们已经顺利完成,我要为两位好搭档的精彩表现点赞,我们乘组做到了开心生活、高效工作,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把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智慧、梦想变成了现实。”
  作为中国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景海鹏已经四上太空,创造了历史。现在,他依然怀揣飞天之心,“是祖国托举我飞天,我要感谢伟大的新时代,我将时刻准备,等待挑选,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回家的感觉真好!”朱杨柱是参与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出舱后他感慨,在轨期间,他们乘组一心、天地一心,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和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亮丽风采。“后续我一定坚守初心、再接再厉,争取早日重返太空。”
  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在太空开展的科学实验非常顺利。“此时此刻,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把科研工作搬到了太空,桂海潮说,过去的5个月,在空间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美妙。“无论身处太空还是回到地面,我都会心怀宇宙、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航天员、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期待再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10月3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
  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接受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进行休养。之后,他们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
  关注
  “博士乘组”带回一批实验样品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建成后进驻的首个乘组,神十六乘组首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型的航天员构成。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神十六乘组的3名航天员均拥有博士学历,被大家称为“博士乘组”。在轨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首次进行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首次采用“换气”方式完成空间站电推进剂补充、开展流体物理实验并进行冷原子干涉仪设置……在154天的“出差”过程中,他们围绕航天医学、生命生态、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多个科研领域开展了70项空间实(试)验,还进行了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一批在轨实验的样品,也随着神十六飞船一同返回地面。其中包括了人体干细胞、骨骼细胞、活体线虫、拟南芥幼苗等生命科学实验样品,以及在轨开展的材料科学实验样品,共计22种、总重量25千克左右。所有生物类的样品从舱内取出后,都会通过回收转运装置,在第一时间送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固化,后续科研人员将对它们开展研究,探索神秘的太空。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报道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