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哈尔滨站。郭长武/摄
资料片
原哈机整备线煤台(选自《哈尔滨机务段志》)。
原哈机机车库。宋文勇/摄
昔日三号门外密集的棚户区。
昔日格兰德旅馆大楼。
□王宝滨
说起哈尔滨火车站的大门,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哈站的旅客出口。其实,昔日的哈站除了旅客出口以外,还有一些不走旅客的门。有的是铁路职工“通勤口”,有的是供载货汽车通行的门……铁路系统的人和住在附近的居民,沿用着一个历史上的称谓,就是去“几号门”。很多年以前,这些门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哈站究竟有多少“门”。
一
一号门是通勤口 二号门是邮政口
一号门位于现哈尔滨火车站南候车大楼左侧的铁路街上,门脸斜对着海关街街口,是一个只能走人,不能走车的门,俗称“通勤口”,家住南岗一带的铁路职工凭带照片的通行证通行,也允许持有证件的哈局及国内其他铁路局职工通行。它紧靠哈站候车室,进门就是第一站台,有些无票旅客会由此混进、混出哈站,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把守一号门的门卫特别牛。
那时,哈机乘务员公寓在一号门外的松花江街上,一号门是乘务员去公寓的必经之路。蒸汽机车时代的乘务员(司机、副司机和司炉),下车后浑身上下油渍麻花的(人称“油包”),不分昼夜出入于此,通行的其他部门铁路职工纷纷避让。乘务员公寓是一幢三层红砖旧建筑,它就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格兰德旅馆大楼。
二号门在现哈站南候车大楼右侧,双扇大铁门旁边有个小门,道对过是南岗颐园街街口。二号门是唯一能开汽车上哈站站台的门,常有急诊救护车或押送重犯的警车由此进站。如果有门牌应为月牙街6号,东邻哈尔滨工务段的是月牙街2号,它们中间夹着哈站行李房。
二号门还被称为“邮政口”,它是邮政部门邮袋运输专用门。挂在客车上的邮政车(厢)进站前,装卸邮袋的汽车、电瓶车牵引着拖车进站台做好装卸车准备。邮政车厢虽挂在客车车厢后面,但它隶属邮政部门管辖,车上的押运员属于邮政职工。
二
三号门在“地包” 今日地德里
现在的道里地德里小区,以前叫“地包”(即俄语机车库的译音),三号门就在这里。哈尔滨车辆段位于三号门内,该门隶属哈尔滨车辆段管辖,由此可以进站。双扇大铁门带个便门,既可走人,也可走车。供车辆段的汽车以及道里铁路职工凭证通行。中东铁路时期的“地包”,为俄国铁路员工住宅区,有俄式民宅、俱乐部、学校等建筑。因车站货场、煤台和行李房劳力需求大,吸引大批“闯关东”者到此找活干,并盖房聚居于此,逐渐密集的棚厦鳞次栉比。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造后,这里的环境才得以改善。
四号门位于道里警校胡同和伊维尔教堂南端,大约在现哈站北候车大楼附近。门内有哈尔滨机务段、哈尔滨水电段和哈尔滨电力段,直通哈站。双扇大铁门外加一个便门,既可走人,也可过车,隶属哈尔滨机务段管辖,供家住道里的铁路职工凭证通行。机务段内线路密集,出入库线、整备线的机车游弋于此,机器声、风笛声(门内严禁鸣汽笛)喧嚣,机车库、转车桥(转盘)和办公楼等建筑设施星罗棋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四号门是一些人逃票回哈探亲的自由之门,看门的人往往故意把脸扭过去,放任他们过去。
哈机职工食堂在四号门外警校胡同旁边,是一栋俄式青石贴面“石头房子”。同类的房子前后还有数栋,估计是当初警校的校舍。1970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哈机“学工”劳动时,中午我和同学常去这个食堂。笔者的一位朋友家就在莫斯科兵营那片儿,在机务段上班,经常走四号门上食堂吃饭,走三号门或六号门回家,走一号门上公寓,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三
六号门在抚顺街铁道口西侧
六号门位于现安发桥西北侧,虽是一个专供火车通行的门,但也可走人。它是哈站通往车辆厂专用线的门,门外不远处便是抚顺街铁道口。这条南北走向的铁路穿行于“安字片”,著名哈尔滨籍作家梁晓声的家,就在铁道口西侧不远处的“光字片”,六号门走到“光字片”要十五六分钟,1000多米远,中间隔着昔日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兵营。
七号门位于道里抚顺街与安道街交口处,是一个只走火车的门。从大门通过的铁道线叫道里支线,是哈站通往车辆厂的专用线。这里过去设有一处有人看守道口,七号门一度由道口员代管,该铁道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拆除。后来改造后的七号门可以走汽车,由哈尔滨机务段派人看守,供哈机汽车、职工通行。此外,哈站货场还有3个运货门,沿现铁路街向南,依次是进货门、中货门(出货门)和重货门。顾名思义,重货门是专为运输重大货物而设置的。哈站重货线在门里南侧,配备有轨龙门吊车和货物站台。
五号门笔者有点叫不准。为此,笔者走访了几位“老铁路”,他们都说重货门就是五号门。此话有一定道理,因进货门、中货门只准过车,不准走人。而重货门既可走车,又可走人。此外,紧靠哈站铁道线的哈工、哈电、哈尔滨配件厂和哈客仓库等单位,都有通往哈站的大门,因没有排序,在此无需赘述。
哈站大门的变迁,是哈尔滨火车站乃至城市变迁的一部分。时代在前进,现已消失殆尽的“通勤口”、百年货场和百年机务段等站段大门,遂成为哈尔滨的城市记忆。
作者简介
王宝滨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文史馆馆员。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