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如何科学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前,国家疾控局制定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指导公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防控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冬季来临,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根据指引,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前往医院就诊陪诊
应该佩戴口罩
指引明确,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四类,包括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时;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如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保护重点人群免受感染。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建议佩戴口罩
指引也指出,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人流量较大或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区域或场所时,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由于场所内人员密集、通风不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容易引发疾病传播扩散。
二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大,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
三是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形或场景,例如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指引明确,建议不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三类,包括进行体育锻炼时;处于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形或场景时,例如在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部分不适合佩戴口罩的人群,例如3岁及以下婴幼儿。
建议学生教职员工
不带病上课上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0日表示,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米锋说,从发热门诊、急诊整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降低发病风险。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开窗通风期间注意做好自身保暖。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要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证交通工具内部空气质量。建议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风险,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