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喝啤酒的那些事儿

□陈杰
  哈尔滨人喜欢喝啤酒。这一习惯影响着每一个走进这个城市的人。我不是哈尔滨人,但自1978年来到这个城市读书,从此就定居在这里,算起来有40多年了。谈起这些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喝啤酒。
  刚来到哈尔滨不久,就从哈尔滨籍同学口中,听到了描绘哈尔滨人喜爱啤酒的顺口溜:喝啤酒像灌溉。也有的说:喝啤酒不用菜。而且把此事列入哈尔滨“三大怪”之一。再后来,知道了哈尔滨的啤酒销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哈尔滨人每每谈及都有一种自豪感。当我在这个城市居住久了,也逐渐为此感到荣耀了。
  20世纪70年代末我来到哈尔滨读书,那时市场供应还很匮乏,老百姓最喜欢的啤酒更是供不应求,能弄到几瓶瓶装啤酒是很欣慰的事。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是工作之后考入大学的,在读书期间原单位照发工资。于是,我们几个人在学生中算是贵族。我时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和要好的同学走进小饭店改善一下生活。也就在那时,我第一次领略了哈尔滨人喝啤酒的方式:只见饭桌上摆满了二大碗,有的甚至是罐头瓶子,里面都是刚打的散装啤酒。虽然没有瓶装的雅致,但也很壮观,而且经济实惠,每碗只有两毛钱。现场的氛围非常热烈,男男女女,开怀畅饮。特别是看到人们手持大碗,互相碰杯,然后一饮而尽的豪放场面,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让人感到非常痛快。
  受哈尔滨人喝啤酒大环境的影响,我对啤酒的感情急剧升温。那时我们学生食堂的伙食相当糟糕,但逢年过节,学校食堂也会改善一下伙食,那是我们最热闹,也最惬意的时刻。身强力壮的男同学会得到一份神圣而光荣的任务,用大号的洗脸盆到食堂打散装啤酒,然后端到教室。全班同学有的用饭盒,有的用茶缸,一顿狂喝之后,感觉学习的疲劳一扫而光。
  同学当中最能喝啤酒的还是哈尔滨籍同学,他们一次喝几瓶啤酒就像玩儿一样。有一次我们逛街,感觉有点儿热了,两个哈尔滨籍同学走到一个商亭前,每人买了两瓶啤酒,几乎一扬脖就是一瓶,喝得我们目瞪口呆。看到我喝一瓶啤酒就造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子,他们总是一副很难理解的表情。记得入学不久,同宿舍的哈尔滨籍同学老谭,请我们外地同学到家中做客,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摆在酒桌旁边的两大箱啤酒,每箱24瓶,这场面在同学眼里相当敞亮了。老谭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家有买啤酒的路子。看得出来,老谭能让同学尽情地喝一顿啤酒,很是欣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饭店用罐头瓶子和二大碗卖散装啤酒的方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瓶装啤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当然,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啤酒市场还是经历了艰难而尴尬的发展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啤酒瓶子竟成了紧缺货,买啤酒时要交上押金才可以拿走。后来,商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人们买啤酒时,要交上空酒瓶子,这个方式流行了很长时间。
  那个年月,一走进居民家中,总会发现在墙角旮旯里、灰头土脸的空啤酒瓶子。每逢家里来客人需要买啤酒时,一定要先拎几个空啤酒瓶子,虽然大家都感到不方便,但是比起用罐头瓶子和二大碗买酒,还是进步一些了。
  有一件往事让我刻骨铭心。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和同事张雷一起到北京出差,我们是校友,在单位关系比较好,有机会同去北京感到很高兴。临行前,他建议不买卧铺票坐硬座,这样根据当时单位的财务规定,我们可以得到十几元的补助,这个钱可以用作在北京期间吃饭的费用。那时我的工资每个月只有50多元,对他的提议我当然举双手赞成。
  到了北京,因有那十几元补助,我们吃得比较大方。每天晚上回到招待所,我们都要喝几瓶啤酒。到了返程的那天,在房间的窗台上已经摆满了空啤酒瓶子。临走前,我们把空啤酒瓶子拎到买酒的酒店,准备退掉每个瓶子两毛钱的押金。没想到,那家酒店偏偏关门停业。看看手里的十几个空酒瓶子,我们一时犯了难。张雷想了想说,到别的酒店试试,看能不能退掉。于是我们又走了几家酒店,结果,店主一看啤酒瓶子,马上说,不是他们酒店卖的不给退。
  眼看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我们有点儿一筹莫展了。我狠狠心对张雷说:“扔了吧。”张雷看看手中的酒瓶子,样子十分不情愿。犹豫了一会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和我商量道:“帮我带回哈尔滨吧,我平时买啤酒就缺空瓶子。”我双手一摊:“怎么带呀?”“办托运。”看样子这家伙已经考虑半天了。于是,我们拎着一个装满空酒瓶子的旅行袋赶到了机场。刚开始我还担心办托运手续时会遇到麻烦,没想到非常顺利。记得我放在另一个包里的电动刮脸刀,还被工作人员翻出来看了看,才允许托运。而托运一旅行袋的酒瓶子却畅行无阻。只是到了哈尔滨机场,当我们取出行李时,听到旅行袋里面哗啦哗啦直响,打开一看,差不多一半的酒瓶子享受不了坐飞机的高消费,在旅途中“粉身碎骨”了……
  正是由于哈尔滨人对啤酒的喜爱,现在的哈尔滨啤酒市场可谓是一片繁荣景象,不但供应充足,而且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身体健康的人喝的啤酒,还有为糖尿病人生产的无糖啤酒,以及为酒精过敏者生产的无醇啤酒。当然,啤酒的价位也比当年不知翻了多少倍,常常一顿饭下来,喝啤酒的钱远远高出了菜品钱。但是,哈尔滨人在啤酒面前显得十分慷慨大度,很少计较钱的多少。
  一些厂家还绞尽脑汁地开展促销活动,有的在瓶盖里标上中奖标志,虽然奖金不过5角、1元的,或赠送一瓶啤酒,但诱惑力极大,毕竟是中奖了嘛。有的厂家干脆到酒店搞现场抽奖活动。微奖之下也有勇夫,消费者在愉悦之中,不知不觉地喝大了自己的肚子。哈尔滨人中不乏大腹便便者,在我看来,喝啤酒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啤酒为哈尔滨人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哈尔滨人的生活中又多出了一个节日:啤酒节。在那一天,很多哈尔滨居民欢聚在啤酒广场,或在大小酒店开怀畅饮;也有人别出心裁,进行啤酒比赛,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发现在哈尔滨生活几十年的我,已经完全像哈尔滨人一样,把啤酒当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每逢心情舒畅之时,与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或慢饮或狂喝,感受一番生活的乐趣,感觉人生充满了美好。
  感谢啤酒!
  与您约稿
  本版以呈现哈尔滨风情风貌、展现哈尔滨特质魅力、传承哈尔滨城市温度为主,以随笔、散文、杂感等不同文体,对文化多元、风貌独特、底蕴深厚的哈尔滨,作出形象、深刻、诚挚的解读。力求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民间记录,打捞、梳理出这座城市的记忆碎片和人文脉络。
  稿件字数1000-3000字,可配发若干老照片,并请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发至邮箱22354430@qq.com即可。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