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从凌晨守到半夜,清冰雪全靠人工 游人多时果皮箱十几分钟就得掏一次
中央大街上的环卫工开启全人工“超强模式”

 

  
  □本报记者 霍亮 文/摄
  凌晨3时刚过,环卫工人刘平从床上爬起来。为了不打扰睡梦中的家人,她没开灯,轻手轻脚地摸到卫生间,简单洗漱后,便骑上电动摩托从地德里小区驶向中央大街作业工段。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了圈。作为城市名片之一的中央大街人潮涌动,尤其是傍晚至午夜,人流密集度堪比端午节前夜。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负责中央大街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的环卫工人们同步开启了超强作业模式。
  从凌晨守到半夜
  人少的时候抓紧作业
  不到凌晨4时,环卫工们已经在中央大街西二道街的工段集结完毕了。刘平是中央大街清扫保洁中队三分队队员,出门时公交车尚未发车,大家都骑电动摩托上班。“这两天没怎么下雪,不用连轴转了。”刘平边和队友们攀谈,边拿起扫帚,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大家挥动扫帚并排成阶梯向前推进,这种相互配合协作的清扫队形,可以高效清理灰尘、烟头等杂物。翻飞的扫帚与面包石路面摩擦,响起独特的“沙沙声”,在凌晨空旷的老街上回荡。
  “现在街上‘上人’时间比以往提前不少,我们得抓紧扫。国内国外的人都在看中央大街,要是地面有垃圾没清除,多影响哈尔滨的形象啊。”刘平所在小队负责从西二道街到西六道街的区域,必须抢在游客上街前,在一个半小时内扫完第一遍。晚上的清扫时间则是推后了。“以前晚上十点以后街上基本没人了,现在得11点,有时得12点以后,游客散了,我们才能开始干活。”
  道里区环卫清洁中心主任张宁介绍,已统筹抽调多个环卫中队130余人支援中央大街及其周边街区。中央大街主街环卫保洁人员已从原来15人增至30人,其中人流量最大的区域是西十一道街到西五道街路段,保洁员分布最多。“就是为了能把百年老街最美的一面呈现给游客。”
  果皮箱实行“承包制”
  游人多时十几分钟掏一次
  上午8时30分,刘平和队友们们进入了街路保洁时段。相比于清扫环节,街路保洁的工作量明显翻倍。
  “街路保洁需要环卫工人不停在街上巡视,随时捡拾垃圾杂物。街上人多了,巡视的频次和速度都得提高。以前每个班平均走五六千步,现在至少一万步打底。”说话间,刘平手持夹子将路上的一个烟头夹起来,放进垃圾袋中。不远处,队友于晓红正在清掏果皮箱,清理完毕,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抹布,喷上酒精后擦拭箱体……
  “元旦的时候人流量大,十几分钟,果皮箱就满了,得马上掏。”道里区环卫清洁中心中央大街区域环卫中队长莫森说,以前果皮箱采取大圈巡回清掏模式,今冬人流量太大,由固定的环卫工人小范围包片儿,由此实现快速处置,工作量增至4倍左右。在傍晚人流量大的时候,果皮箱清掏出来的垃圾无法通过小型电瓶车来外运,为了避免干扰游客,只能人工外运。
  垃圾清运车再急也得慢开
  不能影响游客体验
  上午9时,中央大街的游客陆续多了起来。一辆小型垃圾转运车缓慢地行驶在面包石路面上,车上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播放音乐主要为了提醒游人,注意避让。尤其是下午到晚上,街上人挨人,再急也得慢慢开,不能让车辆剐蹭到路人。按喇叭催促游人不够礼貌,也影响旅游体验。”
  相比于清扫保洁,清冰雪则是硬仗。今年元旦期间,一场降雪造访冰城。环卫工人李树坤告诉记者,今年中央大街上修建了很多冰景雪雕,街路上布设了很多亮化设施,即使没有游客,清冰雪车辆和机械也不能进来,“街面的冰雪,全靠人工一点点‘抠掉’。”
  李文章是中央大街环卫中队负责垃圾收运的环卫司机,今冬他的作业方式也变了,“以前中央大街只有一台垃圾收运车。现在为了提升转运效率,增至两台车作业,每台车负责700多米,收运一趟也要一个多小时”。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