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前短道速滑运动员高丹丹:
致敬奥林匹克精神,滑者永不止步!

  年幼时的高丹丹。  
  □本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日前,冰雪运动题材自传体长篇小说《短道》入选黑龙江冰雪文学周活动“冰雪文学主题展”,市文联女作家高丹丹再次引起关注。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高丹丹坦言:“一个运动员也许取得不了好成绩,但绝不缺少勇气。”作为一名当过职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作家,高丹丹曾与大杨扬、王濛是同期,后因伤病退役。
  前短道速滑运动员
  因伤退役成功转型为作家
  高丹丹出生于1980年,7岁开始学滑冰,后来去了市体校,又被选拔到市体工队开始了职业运动生涯,曾获得过全国中学生短道速滑锦标赛青少年组第二名。因伤退役后,高丹丹1997年转业被分配到市文联工作。喜欢看电影、读书的她一直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并成功转型为作家,曾撰写过文学、音乐、影视、戏剧等评论,同时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作品见于《北方文学》等文学刊物。
  致敬青春的小说《短道》描写了封闭的短道速滑冰场,少女沈彤彤在这个“魔圈”里转了12年,那里有汗水、拼搏、爱情、希望、荣耀,也有嫉妒、绝望……作品从运动员内心世界的角度,展现了一名运动员通过层层选拔到达金字塔顶端的经历,通过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赛场故事思考了冰雪运动对生命的追问。
  回想运动生涯
  最怀念平房区的“野冰”
  回想起自己的运动生涯,高丹丹曾数次感叹。高丹丹小时候家住在平房区,离市中心有20公里。“我小学是在新疆二小读的,学校门前一到冬天就有人浇出一块冰场。”高丹丹说,那块冰场是她唯一念念不忘的。“用我们后来的话说,这叫‘野冰’。”从这块“野冰”开始,高丹丹开启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后来,高丹丹到道外八区的市体校训练,她和伙伴们就住在八区体育场看台下面的宿舍里。到了体工队后,高丹丹的训练馆就换成飞驰滑冰馆。高丹丹说,那时的她每周回一次家,背着换洗的脏衣服,就这么走,跟电影镜头似的,走着走着,就走大了。遗憾的是,在一次全国比赛前训练时,她把左脚摔断了,伤愈后又连续骨折多次,最后结束了运动生涯。
  冰雪运动生涯
  让她养成坚韧勇敢性格
  从事短道速滑运动12年,与高丹丹朝夕相伴最不能忽视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冰刀。足球运动员称球鞋为“战靴”,速滑运动员则称冰刀为“战刀”。“当时队里将大杨扬的冰刀给我了,那双‘战刀’把大杨扬送上了冬奥会冠军领奖台,我在书中用了很多文字写这双‘战刀’。”高丹丹说。
  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文学的启蒙时,高丹丹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我看了一部老电影《冰上姐妹》,听说是在我训练的八区体校拍摄的。看完我就想,一定要把我的运动员生活写出来。”冰雪运动生涯对于高丹丹而言,不只是一种写作题材,而是她少年时期的全部生活,养成了坚韧勇敢、不怕跌倒的性格。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