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松花江边供游人江上划船的舢舨。
百年前埠头小九站码头。
百年前傅家甸繁华的商市。
20世纪20年代初,哈尔滨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旅游观光渐渐兴起,并相继出版了哈尔滨游览指南,显示出城市观光已经从个人随意性,向当局和媒体主导性转移,增强了旅游观光的目的性。现在看哈尔滨百年前的七日游,尽管不是十分饱满,但也体现当局为吸引中外游客了解哈尔滨,推广哈尔滨所做出的举措。
□王铁
一
七日游略显单调
却已展现游览雏形
当年的七日游线路为:
第一天以游览道外傅家甸街市为主。让游客看到正阳大街(现靖宇街)繁华的商市。百年前的正阳大街有同记商场、大罗新商场等上百家店铺,从头道街到二十道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这里经销着中外各国流行的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盈门,为东北地区最为火爆的商业街。繁忙之时游人如织,其沿街建筑华丽精美,商店鳞次栉比,戏台、茶楼、饭馆等令人目不暇接。
第二天在道外码头登船,畅游松花江,观光松浦。江风习习,两岸绿柳。轮船如织,船帆满江,百舸争流,十分壮观。
百年前哈尔滨的春夏秋三季,为松花江水上运输最繁忙的季节,道外码头船舶运输相当火爆。百年前去江北松浦,一是可以游览江北松浦街市、呼海铁路站舍,二是因为当年江北为黑龙江省管辖,江南为吉林省管辖。江南禁烟,江北没有禁烟,因此烟馆林立,不少人到江北游览是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抽大烟。后来江南和江北全面禁烟,这条线路上的游客锐减。
第三天乘船游览太阳岛,纳凉、游泳、野餐,下午乘船返回道里,游览道里公园(现兆麟公园)、新城大街(现尚志大街)、地段街,逛八杂市(现道里菜市场)和中央大街。
第四天游览秦家岗,也就是现在的南岗。沿街观赏欧式建筑、教堂,逛秋林公司。
第五天游览东、西马家沟,观赏苗圃(现儿童公园)、马家沟两侧的别墅。晚上去道外大舞台、新舞台看戏。
第六天从市区乘汽车到香坊,游览遁园,去马家沟赛马场观看马术竞技。
第七天游览八站(现道外八区一带),参观油坊、火磨坊(即面粉厂),沿许公路游览,参观许公纪念碑。纪念碑为许景澄百年前代表清政府与沙俄力争,并确立哈尔滨为中东铁路枢纽而设立。随后,赴极乐寺、文庙观光。
二
人文景观中西合璧
交通枢纽四通八达
百年前,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很少有见过火车的,没乘坐过火车的更是大有人在,但哈尔滨起始于水路,发达于铁路。见过火车、乘过火车的人比较多。
20世纪20年代初,哈尔滨铁路交通实现了国际化。国际列车每周有三列往返于满洲里、哈尔滨和海参崴。当年,从哈尔滨经满洲里、赤塔、伊尔库斯克、鄂木斯克等地越过乌拉尔山脉,可直达欧洲腹地,这是我国当年仅有的通往欧洲大陆的铁路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中外人员和物资的交流,哈尔滨也成为我国首座有铁路连接欧洲的城市。
当年,哈尔滨成为国内铁路连接城市最多的枢纽之一。百年前的哈尔滨铁路由西路、东路和南路构成。
西路为满洲里至哈尔滨,每日有头等列车和二、三等列车运行,车上有普通座车厢、餐车厢和卧铺车厢,头等座55元、三等座29元9角5分,全程850公里。车速每小时45公里,夜行日达。
东路为绥芬河至哈尔滨,每日有头等列车和二、三等列车运行,头等座33元1角、三等座12元9角5分,全程22小时。由于绥芬河至哈尔滨沿线多为崇山峻岭,最大坡路处需要前后两列火车头牵引和推行,因此,每小时车速只能达到30公里。绥芬河至哈尔滨沿途乘车的百姓众多,因此,每日开行一列四等车,票价8元4角,车内设施极为简陋,单列只有两个侧门,没有厕所。
南路是从旅顺口经奉天(现沈阳)、长春至哈尔滨,这条线路最为繁忙,每日有头等和二、三等列车运行,往返三次,列车备有餐车和卧铺车,餐车均为西餐套餐,每套8角5分,一菜一汤。南路还有一列四等列车,每日往返一次。南路每日往返列车虽然有四次,但仍然一票难得。哈尔滨因地处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因此,列车上的中外旅客拥挤不堪,可见当年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三
松花江水上运输
廉价便捷污染少
百年前,哈尔滨松花江水运极为发达。每日都有从黑河、同江、佳木斯、富锦、肇州等地抵哈的客轮。道外傅家甸码头常是汽笛轰鸣,江轮排队等候入港。
那时从黑河至哈尔滨乘船需行15日,票价低廉。黑河至哈尔滨,三等舱票价为13元,哈尔滨至同江为7元1角,至佳木斯为5元1角,至木兰为1元8角,至肇州为3元,至扶余为5元1角,几乎船船满员。每艘客轮到达时,均停泊于江心等候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旅客是否有传染病,是否携带违禁品,检查后客轮靠码头下客卸货。哈尔滨至黑河的松花江、黑龙江客船运输一直运行到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水上运输是污染少、价格低而又便捷的运输方式。旅客乘船可以欣赏两岸风景,观赏秀丽山川。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发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挤压了水上运输。同时,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又是松花江的封江时期,因此,水运近年来严重萎缩。
哈尔滨的水上观光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兴起,并伴随着游艇、赛龙舟、舢板等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项目,形成了松花江上独特的风景。
百年前,哈尔滨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七日游。其后,哈尔滨人一直在辛勤地耕耘和美化着这座城市,并且始终坚持探索和发掘北方寒冷城市旅游特色。经历了松花江沿江长堤开发、太阳岛风景区开发、中央大街建筑艺术风情街开发、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开发、冰雪文化开发等等,使哈尔滨的旅游特色越来越鲜明。
过去,哈尔滨的城市旅游只局限于每年的5月至10月的春夏秋休闲游览,这一状况在上世纪60年代初被冰雪旅游打破。1963年,哈尔滨创办了首届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1985年起,又陆续创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太阳岛雪博会、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等,通过冰灯、冰雕、雪雕、冰建筑、冰雪运动,共同组成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产业,让寒冷的冰天雪地也成为城市的美景,并且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文化城市。
今冬,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中外,成为顶流,这正是我们这座城市数十年冰雪文化积累的结果,振奋了人心,鼓舞了斗志,极大地推动哈尔滨从旅游向度假的转变。
冰雪季可期,春夏秋可期,未来更可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 铁 资深媒体人,热衷于城市建筑及文化历史研究,用文字、图片记录城市发展,在多家媒体刊发相关文章。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