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深入,护工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患病后,不少家庭选择了请保姆、护工,但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护工护理技能不专业、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与合法权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一些“坑”。有一些老人反映:和护工相处得并不愉快,总是出现各种问题,特别累心。其实,不管是请护工,还是雇保姆,都是一门学问,人与人的相处,也是需要技巧的。
01
不专业素质差
接连换仨护工
董女士80多岁的父亲刚做了肿瘤手术,术后经人介绍找了一位护工。“护工技能还可以,但不勤快,爱睡觉,有几次我父亲起夜叫他,怎么都叫不醒。”董女士担心护工照顾不好父亲,于是就换了一位。第二位虽然勤快,但叩背、排痰等专业技能不过关,董女士最后找的第三位护工又因为经常抽烟、吐痰,再次被辞退。
资深业内人士王女士说,现在大众找护工很容易,但其中掺杂着很多不专业的游散护工,甚至还有无资质的黑护工。若雇请了这类护工,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02
护工推销药品
雇主不堪其扰
通过私下推销药品、偏方、保健品来追求利益的情况,在一些护工身上时有发生。
“我妈前不久腿摔骨折了,护工技能上虽说专业,但经常向我们推销各种药膏,还说自己认识商家,有渠道。”李女士说,虽然她多次表示不需要,但对方并未收敛,甚至还推荐一些按摩院,这让李女士非常不舒服,也影响其母亲在康复期间的情绪。
03
工作细节模糊
护工坐地起价
前不久,王先生就因没与陪护机构签合同而吃了哑巴亏。“对方简单问了问病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就报价了。”王先生说,交费后,护工在护理时却因工作量和强度比预想的多而坐地起价,要求每天涨几十元。王先生认为自己并不了解护理强度差异,护工也没问清楚,多出的费用不应由自己承担。但考虑换护工的空档期及患者的康复,不得不给护工涨了几百元。
一家陪护机构的负责人孙女士说,正规机构会在派出护工提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情、康复进展、生活习惯、癖好等,对于家属说不清楚的,会亲自上门了解,根据实际情况报价,并签陪护合同。”孙女士称,双方签合同后如出现问题,由机构出面解决。此外,无论从平台还是经人介绍找护工,都要让对方提供资质,并明确陪护范围和内容,再签合同。此外,雇主家也可安装摄像头,用来监督护工的行为。
04
想找靠谱护工
需瞅准四方面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老人养老是一个大问题。面对父母养老问题,很多子女表示会请护工照顾。那么,怎样才能雇到一位靠谱的护工呢?
心地善良人品好 一个靠谱的护理员,一定得是人品好、心地善良、细心、耐心、有爱心的。
笔者曾接触过一位护理员杨阿姨,她照顾的是一位失能老人。那位老人因为怕生,没有安全感,一开始不愿开口吃饭,杨阿姨便给老人唱歌。一唱歌,老人放松下来,慢慢产生信任,自然而然就愿意开口了。所以,暂且不说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如何,人品是一定要过关的,这样子女才能放心把家里的老人交给护工照顾。
专业技能强 持证上岗是很多行业最基本的准入原则,进行岗前培训,拥有一定的专业护理经验是必须的。比如掌握基本的叩背、协助患者上下床、用药、排便等。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老人,护理员在护理时就需要为老人定期翻身,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压疮。
拥有基本生活照料技巧 一个靠谱的护理员除了懂得护理技巧,当然还要具有生活照料的服务能力。例如老人的日常卫生清洁、洗衣做饭,能根据老人的口味均衡搭配膳食等。
情绪疏导能力 护理员除了及时与家属沟通,不瞒不欺,还要能够和老人进行有效沟通,对老人进行适当的情绪疏导、唠唠家常、陪老人散步放松等等。
(综合网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