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哈尔滨百年前的“网红打卡地”

当年的傅家甸码头。

当年的松花江边。

当年的香坊公园。

  一
  风光明信片
  呈现城市旅游雏形
  去冬以来,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火爆中外,成为网络上的顶流,甚至带动了东北的冰雪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哈尔滨冰雪旅游成为更多人的首选。
  其实,哈尔滨的旅游业由来已久。自打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建设,哈尔滨这座因铁路而建的城市,从一处小渔村开始步入近代城市步伐时,就已经出现旅游的雏形:风光明信片。此后,经过最初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已经是欧式建筑林立,商埠闻名中外,并且有俄美英法德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精美的欧式建筑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些俄罗斯人拍摄印制出版发行哈尔滨的城市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充分展现了当年哈尔滨在欧陆文化影响下的城市格调。
  随着城市的发展,哈尔滨相继形成了松花江江畔公园、太阳岛、道里公园、中央大街、遁园、极乐寺等旅游的好去处。那个时候,冬季的哈尔滨还没有冰雪文化旅游,观光游览只是每年5月到9月的春夏秋季游。
  最初的明信片以地标建筑和自然风光为主:松花江铁路大桥、道里江沿、南岗秦家岗的哈尔滨火车站等。后来,明信片开始展现最初的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尼古拉教堂、伊维尔教堂等建筑的街景,还有道里公园、香坊公园、中东铁路花园等园林风光。再后来,哈尔滨明信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旅游观光的推荐产品。明信片随着中外人士的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哈尔滨中央书店、中央大街邮局、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飞机场等处仍然售卖哈尔滨的百年风光明信片;中央大街邮局和中央书店的展示墙上,有近百种哈尔滨风光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成为这座城市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出版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二
  出版游览指南
  展示消遣去处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出版的报刊中,就已经开始详尽地介绍哈尔滨的城市风光,并且专门向读者出版游览哈尔滨指南的读本——《滨江尘嚣录》。这本书的作者是辽左散人,曾在书中专篇陈述游人来哈尔滨吃的、住的、玩的地方。客观地说,哈尔滨作为一座近代城市,城市内缺乏名胜古迹,然而这座城市的开发者们在城市发展最初的20多年中,建设了众多值得人们游览的去处。
  当年,哈尔滨城市人口不到30万人,其中,中国人和外国人几乎各占一半。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城市景观。道外傅家甸正阳大街(现靖宇街)中华商铺林立,道外码头从早到晚汽笛声不断,船舶川流不息;八区油房和面粉厂机器日夜轰鸣;道里埠头的中国大街和新城大街成为哈尔滨最繁忙的商业区;南岗秦家岗是中东铁路的管理机构所在地,欧式建筑、俄式建筑大量布局。城市里的人们繁忙之余,迫切需要通过休闲旅游来放松心情。由此,这座城市自然而然地建设了一些供人们休闲去处。
  三
  这些景区
  是当年的“网红打卡地”
  20世纪初,随着哈尔滨旅游观光的发展,城市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有名的景点,堪称现今人们所说的网红打卡地。
  道里公园  也就是如今的兆麟公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供市民游玩的园林,消夏的好去处。这里规划了中西合璧、小巧的园林,东西约300步,南北约250步。公园不大,却五脏俱全。当年,公园的正门设在新城大街,朝西开放。当年道里公园冬季闭园,没有冰灯和冰雕,只在春夏秋三季开放。原来公园的功能比较全,东北角为动物观赏区,有熊、鹿、狐、兔、孔雀等动物。东侧为运动场,南侧为俄侨运动区,北侧为中国青年运动区,中间设有电影院,每到周末晚上都会放映电影。1927年,有华人在西北角开设大舞台。园区西南角靠近森林街的地方有咖啡馆,每到夏日,便有咖啡、汽水、冰棍、冰糕供人们消暑。园区西侧靠近新城大街处,曾经设立音乐舞台,每晚有俄罗斯人演奏西洋音乐。
  松花江  早在20世纪初,哈尔滨已经兴起了游艇运动。入夏,松花江南岸摆放着一排排舢板,从道里小九站、通江街口、井街街口,一直延伸到道外景阳街江边儿,成为城市沿江独特的风景。
  夕阳西下泛舟江上,别有一番情趣。舢板行舟江上,男人划桨,女人撑伞,还有青年拉起了手风琴,或家人、或伴侣、或朋友,江上畅游成为哈尔滨别致的一景。
  江北太阳岛  20世纪20年代初,江北太阳岛已经形成了度假区。岛上森林、洋房、草地、沙滩和江水,形成了游览别墅区。此后,江北的江边开辟了沙滩游泳场,修建了轮渡码头,方便游人往返。入夏后,假日里的太阳岛游人如织,家人和朋友席地野餐,下水畅游,成为哈尔滨人春夏秋季野游的首选。
  极乐寺  寺院坐落在当时秦家岗现南岗大直街东端路北的“高岗壁刃”之上,往北可瞭望道外傅家甸店全貌,占地50亩,有殿三层,为东北地区四大寺院之一,香火旺盛。百年前,这里已是游览热门去处。
  遁园  遁园是当时黑龙江交涉局总办马忠骏的私人园林,地处哈埠东南,占地500亩,幽静之中带有清凉,仿佛世外桃源。每到阳春,园中丁香花、梨花、山楂花、海棠花等争相开放,枝头上百鸟啼鸣,游鱼行于水中。果园林木,池塘亭榭,茅蒿草舍,错落有致。百年前,这里已成哈尔滨人春夏秋游玩的好去处。
  当年,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已经初步具备了旅游观光的各项功能。经过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当年的这些网红打卡地,如今依旧火爆,这是城市文化积累的必然结果。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