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美好的祝愿,但在有的家庭却渐渐变了味。作为发红包主力的中老年人,不少人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动辄上千,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还有人吐槽,压岁钱可能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却将老年人“压垮”了,压岁红包越来越“卷”,姥姥发500元,奶奶就得发1000元。对于退休金不高的中老年人来说,压力不小。
压岁红包重在仪式感
唐先生,65岁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全家一共二十多口人,我是提倡给压岁红包的,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不仅是年味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在我家,长辈给压岁红包时,晚辈要行磕头礼。压岁红包的金额50元、100元均可,金额不会太大,因为我们认为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是心意,晚辈不应计较金额。
为了过年给孩子们包红包,龙年春节前我特意到银行取了1000元的新钞。我喜欢用传统的方式发红包,因为手与手传递红包,满是温情,有喜庆味道。包上一个红包,对孙辈们说上一箩筐吉祥话,最后郑重地将红包送到他们手中,这是我家过年的习惯。
压岁红包不在于金额多少,在于仪式感。长辈们期待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新的一年。我认为,发红包切勿攀比,要量力而行。压岁红包一旦开始讲排场,就很难保持原有的美好寓意,会逐渐功利化、物质化。
发红包闹得一家人不痛快
王阿姨,74岁
我和老伴儿都是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每年春节期间,三大家人都在我家过年。当然了,除夕夜给孙辈们发红包是我们家的传统。可是这两年,老二家小孙子在姥姥家收的红包金额每年递涨。今年除夕那天,刚到我家,小孙子就索要更多的红包,儿媳也在旁边配合着。虽说童言无忌,但我和老伴儿很尴尬,要知道,这个春节置办年货已经花了好几千元。于是,我还是按照往年的规矩给孩子们发红包。
由于平时老大对我们照顾得多,经常贴补家用,因此,我还偷偷给老大家的孩子另外一个压岁红包,但谁知这事让老二媳妇知道后不依不饶,说我厚此薄彼。好好一个春节,一家人闹得很不愉快。
发电子红包惊喜变尴尬
郭阿姨,76岁
今年儿子和儿媳在亲家过的春节,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电子红包,准备除夕给他们一个惊喜,没想到却给我带来了尴尬。
为了跟年轻人一样熟练使用微信发红包,我提前给微信账号绑定了银行卡。春节期间,我不仅在微信群里抢了不少年轻人发的红包,自己也发出去不少红包,这让我很开心。我感到,用手机发电子红包比起现金红包更有意思,特别是对于过年不能见面的人,发电子红包更方便。
除夕夜,原计划给孙子、孙女每人发100元的微信红包作为压岁红包。可是因为操作不熟练,100元误输入1000元。我私信给儿子语音留言,想要回一些,可是让儿媳听见了。很快,儿媳让小孙子告诉我,自己收的红包没有少于1000元的,还列举了几位亲友给他发的红包都是多少,这让我很尴尬。要知道,我一个月的退休金才2000多元,最后钱也没要回,我只好不再计较。
习俗传承
也要适应时代发展
在有的家庭中,压岁红包“卷”淡年味儿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红包的金额也在逐年增加,但有些人认为这种现象已经扭曲了传统红包的意义,使得年味儿变得淡了。
压岁红包作为春节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然而,当红包的金额成为衡量感情和关系的唯一标准时,这种传统习俗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此外,过高的红包金额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
因此,大家应以理性和平和的心态看待压岁红包。既要尊重传统习俗的意义和价值,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建议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他们明白红包的真正意义在于祝福和关爱,而不只是里面有多少钱。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过分计较红包金额。
其次,可以尝试创新传统红包的形式,让红包更具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红包封面,或者在红包内附上一张写有祝福和鼓励的小卡片,让红包成为传递情感和文化的载体。
最后,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庆祝方式,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发送电子红包或者参与各种线上活动。这些新的庆祝方式虽然与传统习俗有所不同,但它们同样可以传递祝福和关爱,也可以成为年轻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新方式。因此,长辈应该尊重年轻人的选择,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
年味不在于有没有红包往来,亲情更不在于红包金额大小。年味不可变,压岁钱应该回归本义。让晚辈们懂得感恩,为长辈们减轻负担。又要让全家人都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明白互相关爱远比攀比金钱更重要。
□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