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稀客”戴菊现身太阳岛 “混编”野鸭群戏春水
冰城春来早 候鸟梯次归

戴菊

  □本报记者 王铁军
  尽管冰城的天气仍然春寒料峭,但着急“回家”的候鸟等不了了,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何家沟、松北滨水大道江边等处,已经出现北归候鸟的“先头部队”。它们的到来,逐渐搅热哈尔滨的春天。
  “稀罕鸟”戴菊现身
  “从没见过这么美丽动人的小鸟,它落在尚未完全融化的雪地上,简直就像一朵绚烂耀眼的花朵。”日前,有细心市民在太阳岛拍摄到“头戴菊花”的鸟儿,个头如麻雀大小,小巧玲珑,一身鲜艳分明的羽毛,很是吸睛。
  “稀客”是何来头?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许青介绍,这是戴菊,雀形目戴菊科鸟类,最小的鸣禽之一,因头顶部鲜黄色的条纹犹如菊花而得名。戴菊鸟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还是益鸟,专门啄食林业害虫。
  许青说,戴菊在哈尔滨属于夏候鸟,仅在春秋迁徙季节出现,一般都是“过路鸟”,不易被发现,市区内更十分少见。
  松江水暖鸭先知
  冰城三月,万物复苏,惊蛰一过,候鸟回归。在道里区何家沟靠近松花江的水域,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追拍到“野鸭群”。何家沟的鸭群有过冬留守下来的,也有刚从南方飞回来的,赤麻鸭、绿头鸭、花脸鸭、斑嘴鸭、针尾鸭、赤膀鸭、绿翅鸭……数十只集群,或扎堆小憩,或分散游弋,还有的为求偶争锋对决,好不热闹。
  说到野鸭,不得不提鸳鸯。鸳鸯也是鸭科动物,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现在兆麟公园已经有几十只“哈籍鸳鸯”回家。
  据许青介绍,3月下旬是野鸭子迁徙北归哈尔滨的高峰期,栖息数量多达20余种,且爱“抱团”和“混群”。若想“一睹芳容”,可选在3月下旬到何家沟,这个时候它们的数量最多,随后野鸭群会陆续“分组”扩散到太阳岛、一湖三岛等湿地,开始繁衍后代。
  第一只“报春鸟”是黄喉鹀
  在回归候鸟“先锋队”中,要说第一只“报春鸟”,那可不是鸭鸭们,而是黄喉鹀(wú)。东北林业大学鸟类环志监测站连续数年监测发现,在哈市栖息的230余种野生鸟类中,有约200种候鸟,除了鸳鸯、绿头鸭、江鸥等容易在市区内被看到以外,其他主要分布在林区就不太容易被关注,而黄喉鹀就是那种“名不见经传”的小鸟。每年3月它最早从南方飞来,是名副其实的“报春鸟”。黄喉鹀俗称“虎头凤”“春暖”,是哈市数量最多的夏候鸟之一。
  好生态引来鸟儿“安家落户”
  2018年10月,在国际湿地组织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哈尔滨被授予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殊荣。湿地有“地球之肾”美名,数据显示,哈尔滨现有湿地面积4.05万公顷,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湿地公园15处,形成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秀美松江景观,为候鸟栖息提供了优良条件。同时,哈尔滨市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东北亚候鸟重要的迁徙繁殖地、停歇地。每年从这条路线迁徙的候鸟有492种,其中水鸟多达5000万只,是全球9条路线中拥有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迁徙通道。
  近年来,哈尔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鸟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到了夏季,水鸟扎堆、翩翩翔飞的盛况屡见不鲜,鸟伴人、景中游的画面,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 陈南 “哈报手机记者” 刘保顺 白凤义 侯庆滨 摄
  链接
  冰城7种主要报春鸟
  黄喉鹀(wú)
  回归时间:3月初
  常见地:太阳岛、帽儿山
  看点:叫声悦耳,灌木丛中飞上飞下

  绿头鸭

回归时间:3月中上旬

常见地:何家沟、一湖三岛

看点:体型优美,头和颈部深绿色带光泽

  鸳鸯

回归时间:3月中上旬

常见地:兆麟公园、何家沟

看点:活泼机警,雄性鸟色彩艳丽

  红嘴鸥
  回归时间:3月中下旬
  常见地:江边、呼兰河口
  看点:开江后如约而至,数量多、与人亲近
  鸿雁
  回归时间:3月中下旬
  常见地:太阳岛、一湖三岛
  看点:脖子细长,多栖息于水域沼泽

  燕雀

回归时间:4月初

常见地:植物园、松峰山

看点:擅长呈波浪状成对飞行

  家燕

回归时间:4月中下旬

常见地:江边、公园

看点:喜欢在空中盘旋或滑翔,掠过水面

  飞跃数千公里
  “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归来
  本报讯(臧祥冬 刘远洋 李亮亮 记者 张大星)近日,方正蚂蚁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迎来了“远方来客”,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东方白鹳飞越3000余公里落地保护区补充能量,休息10天左右后,将继续向东飞往其他栖息地繁衍生息。保护区工作人员早早做好了准备,全程为这些“鸟中大熊猫”保驾护航。
  “3月15日,首批20多只东方白鹳到达通河县和方正县之间的松花江生态通道。18日,第二批12只东方白鹳落地保护区。它们将在保护区的白四通岛附近停留,用10天左右的时间补充能量,然后继续向东飞往黑龙江三江湿地的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国内自然保护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犹太自治州巴斯塔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庞明路告诉记者。
  “我们期盼东方白鹳能像去年那样,在方正县湿地生活7个月,在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繁衍。”看着湿地上空自由翱翔的东方白鹳,庞明路表示。
  受访者供片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