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海宁与萧红雕塑合影。
章海宁踏访萧红居住地之一道里区西十道街上的欧罗巴旅馆。
□本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摄
“尔滨”持续火爆出圈,全国各地游客聚集冰城,不仅感受了独特的自然美景和建筑资源,更深入触摸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脉络。“萧红故里一日游”“踏访中央大街上的萧红遗迹”等热点出圈的旅游创意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参谒哈尔滨的文化名片——萧红。
作为围绕萧红打造的出圈旅游创意的幕后“推手”,章海宁几十年来始终不渝,宣传萧红文化。最近,章海宁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十几条具体关于弘扬萧红文化的重要建议。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章海宁坦言:“作为萧红文化的传播者,宣传萧红文化,是我生命中无悔的选择。”
让杰出的作家
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
章海宁现任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萧红文学馆执行馆长,是萧红及东北地方文学的资深研究者。他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举行“萧红专题”讲座,还曾制作国内第一个萧红专题研究网站,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举办了章海宁个人“萧红专题收藏展”。
当被问及为什么几十年始终不渝研究萧红时,章海宁说,黑土地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是龙江人永远的骄傲。“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在短暂的31年生命中,萧红为后人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商市街》《小城三月》等多部经典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从创作风格看,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独特的作家,但却一直被‘边缘化’。”于是,章海宁走遍众多城市的古旧书店、旧书市场,寻找萧红和东北现代文学等专题图书,为保存、研究和传播萧红作品,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为搜集研究萧红及作品版本资料,章海宁自费寻访萧红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哈尔滨、吉林、沈阳、大连、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郑州、南京、西安、香港,只为追寻萧红的足迹。通过寻访萧红祖籍地、生活地、萧家人生活的地方,章海宁搜集到了众多珍贵的照片及一手资料。他还向黑龙江省图书馆捐献了民国版萧红图书及文史资料,1949年以后的萧红著作版本、传记、研究资料3000余本(件),电子资料10000余件,使黑龙江有了萧红专题研究资料库。
章海宁深入地进行萧红作品版本研究,提出了众多独到的见解。研究成果主要有《<生死场>版本研究》《<呼兰河传>版本研究》《<萧红全集>版本问题研究》《萧红画传》《萧红印象·书衣》《萧红印象·影像》等,主编了凤凰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多套权威版本的《萧红全集》,已成为萧红作品版本研究的权威学者。
《呼兰河传》
为何成为传世之作
萧红为后人留下了《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商市街》等多部经典作品,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非《呼兰河传》莫属。
为什么《呼兰河传》会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章海宁认为:“一本名著要有这样几个要素,既能满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深刻的内容,还要贴合时代与际遇,要看谁读了书、谁读懂了书、谁在讲述。这片黑土,是萧红的根,呼兰河,是萧红的魂。我们应该为与萧红同在一片土地而骄傲,因为萧红让人们记住了一座城。”
在章海宁眼中,《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用着诗意的语句缓缓讲述生命的故事,揭示层层诗意下国民灵魂令人叹息的现实。在萧红独特的叙述语调下,那一幕幕故事如同凄婉的歌谣,带着悠远的语调,静静展示一个小城的历史变革,哀而不伤,悲而不痛,恰到好处。
“萧红是那个特定年代进步女性的代表,更是一个不惧枷锁,活得超凡脱俗的作家。萧红的一生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在特定的年代经历磨难,却未被生活打倒,不幸的经历成就了一位‘文学洛神’。”章海宁表示,萧红穷其一生都在憧憬爱与温暖,追求心灵的富足,而萧红的心足够富足,“只有那样的内心才能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海一样厚重的故事。《呼兰河传》让读者了解了不一样的萧红,领略了不一样的呼兰河,品尝了一场回味无穷的文化大餐。”
建议多方完善
萧红主题游完整链条
章海宁在寻访萧红足迹的路途上发现,香港为了展示作家、诗人在城市人文形象的特殊作用,将萧红、戴望舒、张爱玲等作家活动的地方进行重点设计,通过塑像、铜制标志牌等与作家相关连的创意设计产品,大大增加了旅游的品位。
“特别是浅水湾萧红原墓址,设计了31只飞鸟,来纪念萧红31岁年华。相信作为萧红故乡的哈尔滨,会更加做好这项工作。”章海宁认为,哈尔滨可参考香港的经验,由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新的设计展示,将萧红主题设计成为“尔滨”的一座时尚人文景观,打造永不落幕的大IP。
为此,章海宁经过多年因地制宜、深入实际的调研,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十几条具体关于弘扬萧红文化的重要建议。
他建议,加快萧红主题旅游线路的建设,完善中央大街及全市人文景点建设。尽快恢复商市街(现红霞街)街名,在中央大街辅街商市街25号院(现红霞街25号院)原址复原萧红居住的半地下室小平房,将这处遗址地打造成纪念文学大师萧红的新的打卡地。在萧红生产的三等产房(现在儿童医院后院)增设标识说明。萧红在哈尔滨最后居住地为道里区西十五道街33号天马广告社旧址(现哈尔滨党史馆),建议在此处单设一块标志牌来引导游客参观。兆麟公园、牵牛房是萧红等左翼作家活动的重要场所,萧红在兆麟公园拍下很多照片,建议在兆麟公园、牵牛房旧址增加说明标志牌,以便向游人展示萧红的活动地的纪念价值。道里区西十道街上的欧罗巴旅馆是萧红、萧军的居住地之一,核实建筑外墙上的标志说明信息。恢复道外区靖宇南十六道街上的玛克威商厦裙楼(曾经的东兴旅社)萧红纪念陈列室,形成萧红主题游完整链条。
章海宁还建议,追寻萧红笔下的故乡故事,系统梳理“尔滨”文化脉络。萧红中学原名东省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校,萧红曾在该校读书3年,留下大量故事,也是游人在哈尔滨寻找萧红遗迹的打卡地。萧红中学应该做一个展馆,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前提下,让游人正常参观。在中央大街增设以萧红为代表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一批重要作家塑像,展示人文记忆。恢复福昌号村屯旧名。福昌号屯是道外区民主镇光明村的一个村屯,因萧红所在家族在此创业设立福昌号烧锅而得名。1931年萧红曾在此居住半年,后来据此地生活经验写下名著《生死场》,所以它是《生死场》故事原型的发生地,有着重大的人文意义。萧红故居纪念馆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最闪亮的文化名片,更是哈尔滨文化建设的缩影。纪念馆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是国内作家故居纪念馆中有较大影响的人文打卡地,纪念馆2011年对外开放,至今已13年,陈设老旧,展陈手段落后,急需政策和经济扶持进行新的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