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的招聘会现场。
在哈工大举行的人才招聘会。
大学生在招聘会上。
□本报记者
鞠红梅 万佳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人才主动选择留在哈尔滨这座城,这座城又竭力留住外地人才。从人口减少到人才回流,这个转变背后是一系列人才政策不断“上大分”、各个企业诚意满满的厚待。“北飞”哈尔滨的优秀人才,通过每个月到手的“真金白银”感受到这座城市迫切的纳才之心。
据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介绍,“人才新政30条”是为人才政策体系迭代升级、全面承接龙江“人才振兴60条”出台的。全市安排了7亿元保障资金,把人才政策融入数字、生物、冰雪、创意等26项产业规划和22个行业。新政实施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32家,较2022年增长23%。哈市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53位,位列东北四市首位。
从上海到哈尔滨
“大厂”小伙的回归样本
漂泊异乡,一批90后选择“不卷了”,从北上广回到心仪的城市工作生活。从在上海拼积分,再到哈尔滨就业落户,90后光学硕士贾强用了两年的时间给自己试错,终于找到自己向往的生活。
贾强所在的企业是哈尔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只有300名员工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国内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产品份额占市场总量的八成。同样是从事科技研发,贾强与在上海工作时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在上海人们口中的‘大厂’工作的感觉就是太‘卷’了,现在在哈尔滨的工作也很紧张,但这种紧张与生活中的松弛是互相调节和平衡的。”
虽然贾强现在的工资待遇没有在上海那么高,但已经在哈尔滨买了房。“我特别幸运的是,落户就赶上哈尔滨的人才引进政策,每月可领到2000元生活补贴和一次性3万元落户补贴,极大缓解了初入职场的生活压力。”贾强说,“我的个人经历代表了许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也许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在求职过程中一定是经历了心态的变化和调整,并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找到平衡点。”
“哈尔滨人才新政30条”对在哈企业全职新引进的毕业5年内统招硕士生,给予3万元安家费和连续3年2000元/月生活补助。事实上,不光是对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新政还对本科、预备技师、高级工班毕业生给予连续3年1500元/月生活补助。该项规定从多角度、全方位提升高校毕业生留哈的获得感。
返乡青年成技术骨干
科技企业引进回流人才超半数
时隔五年,曲子越终于再次走在哈尔滨的春天里,心里一片踏实。去年,她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哈尔滨,就职于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朝气蓬勃,“发展势头很好”。生活上,她跟父母一起,互相照顾,有房有车,没有后顾之忧。她很感慨:“在外漂着的朋友都很羡慕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回哈尔滨工作。”
2019年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曲子越就职于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我学生物专业的,就是想进入美妆公司,我很喜欢这个行业。硕士毕业前我一直在哈尔滨生活,毕业就想出去闯荡一下。”可是随着最初的兴奋淡去,她越来越感受到孤单,“回哈尔滨”的想法渐渐强烈。曲子越觉得她在上海工作的几年还是很有意义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回到家乡更能找到很满意的工作。工资加上哈尔滨市政府‘人才新政30条’的补贴,生活上挺有保障的。”她所在的研发部,还有一位刚从上海辞职回来的同事,是四川大学毕业。“一批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共同努力,还是很有奔头的。”
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外地人才留在哈尔滨,哈尔滨各个公司的HR都在认真研究哈尔滨人才新政及房市新政,并把相关内容都写到了薪酬福利中。
异地打拼成功
携项目回哈二次创业
4月起,龙江学子创业园内一期电子材料产业化项目园区内,超高纯金属生产线陆续试生产。总经理于启明倍感欣慰。
于启明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大学就读吉林大学。回家乡二次创业前,是国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同创普润集团副总裁。风口上的芯片产业,本就是全国各个城市竞相招商的热门项目。抛来橄榄枝的城市很多,但是,于启明觉得落地家乡哈尔滨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同创普润还有分布在湖南、浙江、上海和日本的5个基地,哈尔滨基地在2026年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以上,会是所有基地里贡献最大的。”于启明说。
于启明管理着多家公司,他在将哈尔滨同创普润落地的同时,也将绿菱科技公司的四季旱雪项目在哈尔滨落地。“这个项目在浙江、江苏、湖南都做了,现在想在太阳岛落地。” 于启明说,无论走到哪里,哈尔滨永远留在我的内心深处,这也是我选择哈尔滨的重要因素。“我在哈三中的同学很多在外地创业,我希望能建设一条哈尔滨优秀学子回乡创业的通道,龙江学子创业园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于启明说,从哈尔滨走到省外、国外的优秀学子很多,他们干得都很出色。我这次回哈尔滨二次创业,看到新区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政府支持创业、吸引科研人员的力度。
于启明说,龙江学子创业园一期工程需要科研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千人以上,二期园区则将集聚超高纯金属材料的上下游产业和横向协作。我们希望龙江学子与我们一起,打造一个现代制造业之都。
扩大生产储备人才
企业迎来发展春天
在朝气蓬勃的春天里,人才流汇聚成技术流、生产流、效益流,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哈尔滨很多企业都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大业务量。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刘佳介绍,目前公司业务量大,需要人才储备,主要需要热能、机械、暖通等相关专业人才。从2023年秋招至今已经和哈理工、东北石油大学等学校15名应届毕业生签订了合同,今年将招近30人。而在疫情防控的几年,招聘数量是10人左右。根据“哈尔滨人才新政30条”,给予本科毕业生连续三年每月1500元的补贴,刚毕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可达到6500元。
在新光光电,公司给贾强度身定制的职业道路是“青年专家培养系列”。所谓青年专家,就是跟着公司的老专家学习工作方法和态度,以老带新,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正是因为技术过硬,更有踏实的工作态度,贾强已被提拔为部长助理。他在专业领域不断深挖的同时,还肩负协助管理的职责。贾强所在的激光事业部有十多名技术人员,团队中既有刚入职的00后,也有80后、90后这样的中流砥柱。“我们公司实行项目牵引制,就是以公司承接的各类项目为牵引,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任用科技干部。”贾强说,“这样既有专家坐镇把握大方向,又有青年科技人员埋头苦干。公司每年要承接上百个大小项目,我很荣幸能成为公司的一员,为哈尔滨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