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开江节即将到来,品开江鱼之前,先来听听民歌民曲
赫哲渔歌:春晚舞台惊艳世界


  图片来源民族画报
  奔流不息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冰封半年的松花江开江,意味着哈尔滨的春天真的来了。在一年一度开江节即将到来之际,除了要品尝美味的开江鱼,开江节的民风民俗、民歌民曲也值得大家关注。本报通过梳理,推出“渔歌唱春”系列报道,让来到“尔滨”的中外宾朋“踏歌而来”感受开江节的民俗文化。
  编者按
  本报讯(记者 于秋莹)赫哲族渔民自古就有开江祭祀的习俗,每年开江下网的时候,家家都包饺子。酒足饭饱之后,渔民们杀猪宰鸡、敬香许愿,在滩头下江前跪拜天地河神,祈求有个好“鱼头”,祝福一年捕鱼丰收、家人平安,然后鸣放鞭炮,顺江顶着流动的冰凌开船下江捕鱼。
  赫哲族人口虽然较少,却个个能歌善舞。年纪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几段赫哲族民歌。这些民歌,是和他们的渔猎生产、宗教祭祀、生活娱乐过程分不开的。这些民歌大部分都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场景即兴创作而成,再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下来。
  “麻木”,赫哲语意为“江”。《乌苏里麻木》(《乌苏里江》)算得上是赫哲族人自己的“船歌”了。“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赫雷,给根……”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根据赫哲族的“嫁令阔”(即小调、小曲的意思)改编。虽然《乌苏里船歌》曲调来源与这首“船歌”无关,但在歌曲开头与结尾出现的吆喝式的唱腔“啊朗赫赫呢哪”却是对应上了《乌苏里麻木》中的衬词“赫呢哪”。
  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哈尔滨分会场上,同样是表达黑龙江流域赫哲族群众幸福生活的传统民歌《赫哲渔歌》再次惊艳世界。该作品是由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师生依据赫哲族原生文化而创作的一首跨界声乐作品。空灵悠扬的女声独唱把古老的曲调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少数民族服饰、非遗传承项目的展示随着音乐共同演进,将观众带到乌苏里江上,带进赫哲人的船舱,把观众的遐想编织进一张张渔网,切身体会赫哲人的渔猎生活场景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