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年近半百进高校学画 勇斗癌魔办个人画展
“奶奶画家”挥洒丹青写人生

  ▲常娟娟讲解《梅景雪山图》的创作历程。  
 
  ▲常娟娟在写日记。  
  ▲参观者在画展上欣赏常娟娟的作品。  
  从年近半百时重回象牙塔,开始接触国画艺术,到2023年10月首次举办个人画展,陕西“奶奶画家”常娟娟,在多次战胜癌症的同时,用画笔挥洒出人生华彩。
  锅盔和牙的相遇
  距西安美术学院(以下简称“西美”)不到一公里的一栋居民楼里,十几盆吊兰、文竹与细叶榕排成一排,叶片紧紧抵着窗户向上攀爬着。一扇题有“陋居抱拙”的屏风,隔出了阳台的人间暖意与画室的纸上风雪。
  这间独立于城市喧嚣的宁静“陋居”,是常娟娟到西安学画以来换过的第七个住处。为了能随时入校旁听、观摩,常娟娟曾住过西美周围的工人宿舍、集体公寓,与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大学生、研究生一起学习。
  常娟娟1954年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在外人看来,她早应该含饴弄孙、尽享天年了。但在常娟娟看来,学画是一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激情,是支撑她活着的动力。
  2001年,常娟娟被查出卵巢癌。经过接连8个月的化疗,尽管成功清除了病灶,却也损害了健康。常娟娟说:“我出院后两只脚都站不稳,手里拿笤帚都直打颤。”
  “我看到别人抱孙子,心都在‘滴血’。”常娟娟说。200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后,常娟娟常常想起早年间曾有用钢笔画动物的爱好,周围人都说她“看啥画啥、画啥像啥”。
  “拿不起炒勺,但我拿得起画笔。”常娟娟觉得,把对儿孙、对生命的爱浇铸成一幅幅画作,同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娟娟的爱人孟汝钧是名基层退休干部。当初得知妻子要学画,面临两地分居的孟汝钧思索良久,蹦出一句土话:“人活在世上,有牙的没锅盔(指陕西当地一种烧饼)、有锅盔的没牙,相遇在一起还真不容易。你要觉得画画能让你身体好,那你就学吧,这个家我给你撑着。”
  很快,常娟娟报名老年大学,从头开始学习国画。有了寄托和追求,她不仅心态开朗起来,身体状况也不断好转。以优秀学员结业后,常娟娟在2006年4月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高研班,靠着扎实的笔法从3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仅临摹已难解心中之渴,在听说西美举办进修班的消息后,常娟娟二话不说从渭南出发备考,用一组山水画获得了考官们的青睐,开启了她辗转陋室但心境愈发开阔的“大学生”阶段。
  尽管只是一名进修生,常娟娟却非常珍惜这个让自己的眼界和境界都有大幅提升的机会。范宽、石涛、李唐,这些名字她早就在书里读到过,但没想到,直到几十年后才能用画笔真正认识这些大师。
  “先哲圣贤已经为我们点亮明灯,我们只需悉心地修炼,将各个方面的根基夯实,反复推敲,经过千百次的淬炼,火候一到,自然破茧而出。”她说,学画如此,做人亦如是。
  在画中看到曙光
  “今天我洗了两条毛毯,可重了,但身体还行。”“今天终于动工了,为临范宽《雪景寒林图》我都备了几年了,买的一块绢都叠得有死褶了。”
  常娟娟的日记跨度长达十多年,记录了她学画以来的生活琐事或者创作感悟,平实的话语,是她在身体和技艺上日拱一卒的见证。
  每天晨起作画之前,常娟娟都会先蘸墨挥毫写下日记。一当练字,二是记录所思所感以自省。
  常娟娟在画纸上的漫长旅程,是她现实中游历四方的投射。她所临摹的《黄山八胜图》《千里江山图》,以及自己画作中雄奇伟岸的山水,皆是这些年走遍祖国河山,将风景映入脑海后的成果。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才根是常娟娟进修研究生课程的导师,也是带着她外出写生的导游。2008年,李才根将西美学生带去王屋山、太行山写生,他先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画,谁创作遇到瓶颈了就给添上几笔,使其茅塞顿开。
  半个月后,常娟娟完成了首个写生作品,李才根欣慰地在画上题款:“太行山写生稿。常娟娟大姐初次写生,有如此效果,叹服。”
  尽管比李教授还要大三岁,但常娟娟每当提到他时,都充满对老师的尊敬:“我和李老师的研究生同室学习,从一棵树、一块石头开始临摹。我好像被老师拎着,被这个群体拎着,所以自己对自己要求极严,生怕丢了老师、同学们的面子。”
  尽管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常娟娟仍清晰记得自己临摹《溪山行旅图》时不得要领,是西美教师王珊拿出自己读研究生时的临摹作品才让她打开了思路。她也时常回忆起在国画班课余去书法班、篆刻班“蹭课”的趣事。
  常娟娟说,自己的精力虽不比年轻同学,但凭着一股子意志力和专注力,还是钻进了国画艺术的大千世界。
  2013年3月,常娟娟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李才根教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了1.9万字的进修生学位论文,阐述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山水画画面建构。论文不仅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还被精编刊载在《中国书画报》上,受到业内肯定。
  在论文后记部分,她这样写道:“能够在这样的氛围里熏陶,使我一颗飘摇的心灵安上了厚实的底座,在黑暗中看到远方明亮的灯塔。”
  常娟娟说:“在我最虚弱的时候,看看自己的作品,仿佛一道霞光从心中划过。我从这些画中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蕴藏在自身的力量。”
  百般锤炼办画展
  远方是万里雪飘卷山云,近处是千树梅花红胜火,冰冷与炽热在画纸上交融,极富视觉冲击力。挂在家中客厅、画室的一幅幅《梅景雪山图》,是常娟娟近几年的得意之作。一花一世界,无论雪花还是梅花,都映照着她绽放出的生命华彩。
  “人们常说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我总觉得上天让我活下来,就是去证明这些老话是有道理的。”常娟娟说。
  2023年初,在师友和家人鼓励下,常娟娟决定办画展。她整理出120多幅临摹、创作的山水画作,把它们翻新装裱,再打电话向老师们求教布展技巧,并邀请他们莅临指导。
  2023年10月28日,“抱朴守拙——常娟娟中国画作品展”在陕西省图书馆开展。在现场,常娟娟见到了不少西美的大师、专家,更令她激动的是,很多许久不见的同学也都从外地赶来观展。
  再次见到学生的李才根教授说:“常娟娟晚而入道,不怕基础差、障碍多、困难大,踔厉奋发,久久为功。”
  常娟娟相信,她未来一定还会再办画展,到时候把临摹的作品都收集起来,然后在画展上展示。那时,《梅景雪山图》一定会是主力。
  天地事物之变,只要得之于心,必将寓之于画。在她看来,那一幅幅梅花映雪山的画卷中,每枚花瓣、每片浮云都有自己创作时的喜悦与酣醉。这些年来,有熟识的亲友求购,常娟娟也曾割爱出让几幅,但大多数还是留在了自己身边。她想要传给后人,让孙辈们看到上一代人身处逆境时依然滚烫的生命印记,就像在漫天风雪中依旧盛放的梅花。
  □贺占军 郑昕 邹竞一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