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从“红领巾”到中年人,一场爱心接力一直在继续……
33年长情陪伴照亮独居老人幸福人生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春暖花开,坐在床上的郭奶奶艳羡地盯着窗外,也悄悄把自己拾掇利落,等着“小柱子”的到来……老人知道,这几天,“小柱子”一定会来!33年的陪伴,“小柱子”徐兴华最懂奶奶的心。
  奶奶叫郭福兰,已经91岁了,现在的家,在木兰县通江路的和平老年公寓。没用老人等太久,“小柱子”徐兴华进门了,给老人梳完头,便坐到床边陪她唠嗑,用轮椅推着她出门享受春日暖阳。老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学时与老人结缘
  “小柱子来得最勤”
  “小柱子是个好孩子,他是照顾我的这帮孩子当中,来得最勤的。从他这么高的时候,我就认识他。”郭奶奶盘腿坐在床上,用手比划着。已经46岁的徐兴华,在她眼中还是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柱子”。
  郭福兰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她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多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她开始了独居生活。
  徐兴华清晰记得,他与郭奶奶结缘那天是个下雪天。当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帮郭福兰家扫雪学雷锋,那时,孩子们喊郭奶奶为“郭大娘”。打那以后,每遇下雪天,徐兴华和小伙伴儿都会主动登门……
  当时,徐兴华所在的木兰县第二中学校,有一个“鸿飞学雷锋小组”,成员有七八个人,大家轮流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老人家运煤、劈柴的活儿,孩子们给包了。
  “学雷锋小组”爱心接力
  善良付出成就一段姻缘
  当年“学雷锋小组”开启的这场爱心接力,已经持续了33年。在爱的生长与延续中,徐兴华也收获了自己的缘分。
  祖孙二人唠着家常,郭奶奶忽然问:“海燕最近咋没来?没闹啥别扭吧?”徐兴华忙不迭说:“没有没有,就是工作忙,忙过这一段就来……”老人口中的海燕,是徐兴华的妻子,也是当年“鸿飞学雷锋小组”的一员。
  从初中到高中,徐兴华他们的“学雷锋”活动就没断过。后来,徐兴华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寒暑假回到县城时还坚持参加活动。大学毕业后,徐兴华进入木兰县税务局工作,也与海燕走到了一起。他们这段爱情故事,郭奶奶是见证人。
  成家后,夫妻俩经常一起来看望老人,徐兴华把老人背下楼,用轮椅推着,在小区里遛弯儿,俨然就是一家三口的幸福模样。郭奶奶经常感叹:“我算是得了这俩孩子的济了!”
  “大娘怕我工作忙,不让总来,约好了有事打电话,连买桔子她都‘规定’一次顶多4个,我只好挑大个的买……”徐兴华说,老人就怕给人添麻烦,食量很小,什么都不多吃,上周他买的瓜子,到现在还剩一多半。
  老寿星有群“好儿孙”
  每年老人生日聚到一起
  除了徐兴华,人称老寿星的郭奶奶身边还有一群好孩子,那是一茬接一茬的“学雷锋小组”在延续着爱的接力。几十年过去,孩子们对老人的称呼也从“郭大娘”换成了“郭奶奶”。到现在,每一个“学雷锋小组”都有人始终陪在老人身边。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60岁,是位出租车司机,徐兴华喊他“赵哥”。
  “大家各有各的工作,难得聚齐,只有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六这天才能聚到一起,那天是大娘的生日。”徐兴华说,郭奶奶住进老年公寓已经有12年了,每次有搬家这样的大事,大伙儿也都会来。
  郭奶奶有自己的牵挂,就是她的孩子们:这个在成都考研究生了,那个到深圳工作了……老人总对徐兴华念叨这群孩子,她记得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去往的城市。徐兴华是郭奶奶与远方孩子之间的“联络员”,也负责呵护着这份纯净的爱。
  “郭奶奶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非常好,还特别爱干净。”徐兴华说,郭奶奶虽然行动不便,但生活得细致又清新,简单的生活用品都放在床边触手可及处,摆得井井有条。虽然上了年纪,但老人一点儿都不糊涂,“你心情好不好,她一眼就能看穿,几句话就能打开你的心结。我们是相互成全,真的就是家人般的爱。”
  6年前,徐兴华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了,临行前,老人嘱咐他不用挂念自己,可徐兴华每次回城都要第一时间来老年公寓。用徐兴华的话说:“不来,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徐兴华他们与老寿星郭奶奶的故事,传遍了木兰县大街小巷,闻者无人不挑起大拇指。2021年,徐兴华将身边的爱心人士组织到了一起,成立了“徐兴华志愿服务队”,扩大范围传递爱的力量。他说:“微光成炬,一个人力量也许有限,我要团结身边的正能量,让爱生长,让爱发光。”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