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飞行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三位“80后”执飞神舟十八号飞船

 
  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飞行乘组
  3位航天员均为“80后”
  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叶光富,神舟十八号乘组指令长,他将带领两位新人奔赴苍穹,“两次飞行任务,相同的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的那份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不同的是,这一次身为指令长,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三人都有过战斗机飞行员的共同经历。“从天空到太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每名航天员都需要经历日复一日的不断磨砺,都需要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航天员李聪说,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
  航天员李广苏在本次飞行中负责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涉及航天医学等前沿科学问题。他和李聪都是首次圆梦太空。对此,李广苏充满期待:“期待每秒7.9公里的速度与激情,渴望感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但是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
  试验太空养鱼
  出舱活动2至3次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八号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在轨期间,神舟十八号乘组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并开展舱外巡检。
  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揭秘
  叶光富:期待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相信大家对叶光富并不陌生,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飞赴“天宫”,这次飞行任务为期6个月,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
  这一天,距离叶光富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已经过去了11年。追梦之路并非坦途,11年4000多个日夜,他也曾失落、苦闷和彷徨,但就是没有想过放弃。
  叶光富说:“我曾驾驶战机遨游夜空,看到满天繁星,幻想自己能飞得更高更远。这是我的初心。第一批航天员里,有几位老大哥直到停航停训都未能实现飞天梦,但他们从没有一刻放弃追逐梦想。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坚信会有圆梦的一天。”
  航天事业从来属于拼搏者,拼搏也绝非一时一刻。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叶光富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实现了中国人在宇宙过春节,还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令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
  在科研团队的精心保障下,叶光富再次投入日常训练。他说:“航天员的状态:应该不是在飞天,就是在准备飞天。”
  从2022年4月返回地球,到2024年4月再赴太空。两个春天后,叶光富作为指令长,以全新身份承担崭新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远征。
  他对太空生活的新期待是,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李聪: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说起自己的航天梦,李聪的记忆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4岁的李聪被深深震撼,却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圆梦太空。
  2018年,已经成为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李聪,赶上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李聪说:“压力蛮大。”不同于飞行员抗载荷训练时位于坐姿、身穿抗荷服,离心机选拔位于躺姿、不穿抗荷服。刚开始,4个G80秒的“初体验”,李聪还觉得比较轻松。到后来,8个G40秒的“深度体验”,被李聪形容为:“难度不是成倍增加,而是成指数增加。”胸口像压着大石头般越来越沉,视线逐渐模糊……“挺过来,就好了。”
  2020年9月,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时间紧课程重,挑战当前,李聪充分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次,我晚上8点开始解一道题,解出来以后非常高兴,一看表才发现已经11点了。”
  最让李聪难忘的还是水下出舱训练,“刚开始训练时,我在直立位做一个前倾位的动作,不等潜水员协助,自己靠蛮力就过去了。”不过很快,李聪便领悟到,水下出舱训练的目的不光是完成动作,还要模拟在太空完成动作的发力与状态,“找到这种感觉以后,训练就丝滑多了。”
  “人如其名,很聪明。”这是指令长叶光富对李聪的评价。
  如今,李聪马上就要出征太空,他信心满满,“我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李广苏:“狂奔的蜗牛”奔向太空
  “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微信名,记者问其含义,他说“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1987年7月,李广苏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听着乡下蝉鸣、蟋蟀青蛙叫长大。突然有一天,听见天空中传来陌生的轰鸣,顺着声音爬上山坡,一架直升机掠过。那一刻,他望见了梦想的起点。
  在外人看来,李广苏的经历充满了“意想不到”。
  第一个“意想不到”是,曾经他是一名会晕机的飞行员,一些特技动作让他“浑身冒冷汗、恶心想吐”,这种强烈的不适感反而促使他努力用更短的时间掌握动作要领。困难面前,李广苏想的是克服不是放弃,“不管是坎也好,是山也好,总是要自己去面对的。” 后来,李广苏通过转椅选拔等重重关卡进入航天员大队。经过在队期间科学训练,他的前庭功能有了很大改善。
  第二个“意想不到”是,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大量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持之以恒的付出终有收获,“听到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时,我很平静,因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入选乘组。”
  如今,李广苏即将出征,“狂奔的蜗牛”这次要奔向太空。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网报道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