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广斌
距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开幕不到300天了。为办好这届亚冬会,我市各方面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中场馆建设是重中之重,由此我想到了我市那些老的体育运动场。
我年轻时就喜欢体育运动,上中学后一直是学校田径队的成员,还被选进哈尔滨市少年田径队,参加了省少年田径运动会。我曾在哈市许多体育运动场上享受过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如今50多年过去了,当年训练、比赛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些老的体育运动场,更是让我难以忘怀。
和我感情最深的是红星体育场(位于红霞街与中医街之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可是哈尔滨开埠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场,1920年以前是俄国人的自行车运动场,1928年改名道里第一体育场。1951年易名为红星体育场,它虽然不是标准的田径赛场,而且后来还被改建成自行车赛场,但它仍然能满足道里区群众开展体育运动的需求,特别是冬季,那里是冰上运动的乐园。
我读初中的学校与红星体育场仅隔两条街,学校每年都在那里开运动会,那里也是我在跑道上“崭露头角”的地方。1960年我上初中,第一次参加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因为我个子比较矮小,许多同学都没看好我,可我的身体素质好,平时又爱好运动,竟然在运动会上跑100米获得了第二名,还被选进学校田径队,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在初中的三年里,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
我家离那里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每年冬天我都和小伙伴们去那里滑冰。每当夜幕降临,不管天气多么冷,我都和小伙伴去滑冰。体育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高高矗立的照明灯,把体育场照得如同白昼,扩音喇叭播放着动人的歌曲,笑声、喊叫声此起彼伏。
一般来说滑得比较好的都穿着赛刀滑大圈,他们你追我赶,像一匹一匹脱缰之马。穿花样刀的都在圈里滑,原地转圈或滑八字。一些具有专业范儿的滑冰爱好者成双成对,在大喇叭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还有一些初学者摔倒后,爬起来又摔倒了,急得乱喊乱叫,有时硬生生闯进人堆里,撞倒了一大片人,惹得众人哭笑不得。我很早就学会了滑冰,在这里滑冰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我们经常滑得浑身直冒热气,有时把棉帽子都摘下来,一直滑到运动场的大灯关闭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遗憾的是在2014年红星体育场被改建成了休闲广场,作为哈市第一个体育运动场,作为体育运动在哈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它已经从这个城市消失了。
我和南岗体育场也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南岗体育场始建于20世纪初,位于博物馆广场北侧,它曾经是哈市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场,早年叫哈尔滨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边学校都在这里开运动会,冬天便成了滑冰场。这里还有一个灯光场地,春夏作为篮球比赛场地,冬天则在这里搞冰球比赛。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飞驰大坑”取代,后来在这里建成双子座高楼。
我第一次去那里是在1963年的秋天,那时我刚上高中,有一天,体育老师对我说:“你被选进市少年田径集训队了,下午你就去南岗体育场报到吧。”老师又说:“组建哈市少年田径集训队是为明年参加省少年运动会作准备的,运动成绩好的适龄学生才能被选上,所以你要好好训练,为我们学校,将来为哈市争光。”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下午就去报到了。
集训队的同学是从全市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因为年龄原因,初中生多,高中生少。教练员是曾经在省市田径运动会取得过好成绩的体育教师担任。可能我是高中生吧,还被选为队长,就这样开始了集训生活。体育场里有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我们就住在那里,每天早晨起来先跑步锻炼,然后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训练,就这样我们在那里集训了一个多月。
我们寒假期间也集训了,集训场地在省人民体育场。
省人民体育场坐落在香坊区和平路上,体育场建于1958年,场内有8条标准的400米跑道,场地中央是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并设有地下跑道。看台下面的房间可以住人。为了在将来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搞好冬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冒着凛冽的寒风在体育场内训练,练得热火朝天,大家都不叫苦叫累。那时许多省专业运动队也在这里训练,如今这个体育场依然存在,只是举办的比赛活动明显少了。
集训第二年的暑假期间,举办了省少年田径运动会,赛场设在当年的东北农学院运动场(现在是省中医药大学),我代表哈市参加了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4×200米接力比赛。第一次参加这个级别的运动会,还有点紧张。我跑100米时,本来预赛成绩不错,排名第二,进入了8人决赛。但决赛时太紧张了,发令枪还未响,我便冲出去了,所以第二枪响时起跑慢了,最终获得第四名,也就没入选省少年队,错过了参加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的机会。
接力赛成绩还不错,我们四人密切配合,顽强拼搏,100米接力获第二,200米接力获第一名。不过那一届齐齐哈尔市获总分第一名,哈尔滨市获总分第二名,没能为哈市争得最高荣誉,我们都感到挺遗憾的。
说起运动场就不能不说八区体育场,可以说,那里也是我的福地。我上高中时,无论是学校,还是道里区及全市的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都在那里举行。每次我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往往都会获得好成绩。记得有一年春季运动会,我在100米项目中获得了区高中组第一名,成绩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当赛后回到我们学校所在的看台前时,全校的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让我非常感动。
八区体育场2005年开始翻新改造,如今已建成了带有标准化的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有着国际最先进的进口人工草皮、全天候的足球场,如今八区体育场又恢复了生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一些老的体育运动场或经过翻新改造旧貌换新颜,或改作他用,或永远消失了。但那些老的体育运动场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们更是许多哈尔滨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与您约稿
本版以呈现哈尔滨风情风貌、展现哈尔滨特质魅力、传承哈尔滨城市温度为主,以随笔、散文、杂感等不同文体,对文化多元、风貌独特、底蕴深厚的哈尔滨,作出形象、深刻、诚挚的解读。力求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民间记录,打捞、梳理出这座城市的记忆碎片和人文脉络。
稿件字数1000-3000字,可配发若干老照片,并请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发至邮箱22354430@qq.com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