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觉醒之旅


  日前,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组织为期四周的“电影里的人生感悟”教学课圆满结课。课上邀请到哈尔滨市文联党组书记、文学爱好者、电影爱好者孙建伟,为学员讲解如何通过电影理解和引申现实,深挖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重点讲述了影评人应该如何在影评作品中阐明个人的想法与感悟、选定写作的主题,进一步提高了影评员对电影评论写作的理解与深度。授课期间,职工影评员共同观看《堡垒》《草木人间》《有你真好》等电影,部分优秀影评作品节选如下。
  □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影评员 张建文
  可以说它是一部商业片,晨光熹微、绿水青山、烟雨朦胧、静谧轻盈。开场的一段喊山,鸟瞰长镜头将杭州千山翠色的美景一览无余。
  可以说它是一部文艺片,精神狂热、语言嘶吼、动作夸张、面部狰狞,影片运用黑暗写实的镜头,呈现传销组织中癫狂与失控的状态,将人性的贪婪、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商业片与文艺片的极限撕扯,很像是人性中的“两极”。
  在晨光熹微之时,蒋勤勤饰演的采茶女苔花与好姐妹金兰一起参加了采茶前的喊山仪式。惊蛰前后,万物复苏,喊山是唤醒,也是敬畏。
  从某个角度讲,整部电影就是一部自我的迷失与寻找的旅程,电影也为此做了很多象征和隐喻。正如贯穿电影始终,却未曾出现的父亲何山,意指“何处是山”——目莲寻山即是在找寻自我的过程。
  自我的迷失在苔花身上是自我价值认同感的缺失,这位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在一场失败的婚姻中深陷泥潭,被漏洞百出的传销话术洗脑,从吾苔花变成“舞台花”。
  与苔花不同,何目莲的迷失是源于自我身份的溯源。因为从小父亲身份的缺失,造成了他对于寻根的执念,这也就是开始他不能接受母亲与陈建斌饰演的老钱产生情感的原因,直到后面他找到了自我,并且与母亲形成了平等的对话,才放下了这种执念。
  电影最后何目莲救母的情节具有超现实的风格,蕴含着导演对电影主旨的传达。何目莲背着迷失在都市世俗欲望下的苔花回到深山中,通过自然的回归和洗礼,完成了自我的觉醒。

认知觉醒需要爱的呼唤

□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影评员 赵红艳

电影《草木人间》讲述的是女主角苔花,被丈夫抛弃十年,杳无音信、不闻不问。后来她找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的妈妈不喜欢苔花,苔花还被男朋友的妈妈赶出了茶园。为了照顾上大学的儿子,苔花来到杭州误入了传销组织。

《草木人间》是我国第一部反传销的电影。苔花被骗,是因为太想挣钱了,她想给儿子攒钱,买房子、娶媳妇,她背负着母亲的责任;她被骗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爱,不被重视,她想活成自我,想实现自我价值……

电影中用了几处隐喻的方式,草木这一自然元素隐喻人物,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电影中台词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树”。当目莲在划去父亲“何山”名字时,影片中出现的是象征着父亲的大树被砍倒了,树倒了,父亲也在目莲心中被删除了。“茶虫”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苔花还是采茶女时,在宿舍里嬉笑打闹的时候,茶虫爬到苔花后背,苔花没有害怕茶虫,而是开心地将茶虫放在手心,她笑着看着茶虫,她是热爱茶、茶虫和茶园的。茶园有茶虫,说明茶叶没有被污染,很新鲜。第二次是在苔花知道蝴蝶组织是违法的传销组织,精神疯癫要崩溃的时候,茶虫又出现在她穿的高级西装上,隐喻着苔花,你就是茶虫,你就本该属于茶园,不可能蜕变成蝴蝶。影片中出现“面目狰狞的老虎”象征着苔花极度的恐惧和内心中的贪欲,苔花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欲,随着像老虎一般的怒吼后,苔花终于觉醒了。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