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考生口中的“不考了”到底啥意思
心理咨询师解读考生心态

  □本报记者
  徐日明
  在本报去年举办的“爱心助考”活动中,心理咨询师接到的电话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曾称“不考了”。后来,咨询师对部分考生回访得知,这些学生都参加了考试,成绩也与期望值相差无几,家长连称“虚惊一场”。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不考了”这三个字是多数家长最为担心的,因为家长再心切也不能替代孩子参加考试。虽然知道孩子的话可信度并不高,但实在是赌不起,为此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咨询师梁健,请他解读考生在何种情况下会说出“不考了”。
  “不考了”第一层意思:
  “太累了”
  心理咨询师:“他心里很明白还得考”
  2023年5月,考生大林(化名)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曾产生过几次冲突。大林在一次考试后,便对父母称“不考了”,这让正为孩子做计划的父母瞬间感到很强的无力感。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的计划做得再明白,也没有资格替孩子去考试。
  “当时我不太相信儿子真就不考了,但是心里总是有些担心,万一这小子犯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付之东流了。”大林父亲说。大林父亲告诉心理咨询师,儿子嘴上说着不考了,但是每天仍去上学,回家也会看书,只是当着父母的面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父母只要一和他讨论学习,他应付的话从以前的种种客观理由变成了一句:“我都不考了,不是说了吗?还讨论这些有什么意思?”
  对于大林父亲的描述,梁健举了一个例子:“正在筹备结婚的一对新人,面对繁杂的准备工作时如果有一方说‘真麻烦,别结了’,这是什么意思?不结婚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成年人懂得利害,在无缘故的情况下停止是不可以的,这只是一种抽离的行为。考生也是同样心理,嘴上说‘我不考了’,实际是希望就不用这样麻烦而已,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必须要参加考试,否则他如果真不准备参加考试,上学和回家复习就没有意义了。”
  “不考了”第二层意思:
  “别逼我”
  心理咨询师:是“闹翻”后的抗争
  见儿子称“不考了”,大林的父母也没了耐心,父亲严厉斥责,母亲声泪俱下,但是大林不为所动,彻底和父母“闹翻”了。
  大林父亲告诉心理咨询师,在这次“闹翻”之后孩子是有变化的。“自从我们‘闹翻’了以后,这小子好像还不如以前了,从前是当着我们的面不学习,但是到应该上学的时间就去上学,回家以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仍然在看书,而且说‘不考了’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无所谓的表情。自打我们‘闹翻’以后,孩子说‘不考了’就很坚决,现在书也不看了,学也不上了,干脆都不复习了。”
  梁健认为,大林口中的“不考了”有两层意思,如果说第一次的意思是:“太辛苦了,如果不用考就好了。”这个时候只要父母停止唠叨,不再为孩子做计划,那么一切都会好。而太多家长因为“输不起”,对孩子说的话感到心里没底,想要孩子一句踏实的许诺,对孩子增加输出,这时候就产生了第二种意思:“抗争”。
  梁健说:“如大林父亲所言,孩子在与他们夫妻‘闹翻’之后,说‘不考了’的时候更加坚决,而且停止一切与考试相关的准备,这就是在表达‘抗争’。他是在表达‘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不会再按照你们的要求做事了,你们一切的努力都是无用的’这种情绪。”
  幸好那时,大林父亲看到了《新晚报》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联合举办的“从心努力”助考活动,他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大林最终顺利参加并通过了考试。
  “不考了”第三层意思:
  “不行了”
  心理咨询师:不是不想考,而是不能考
  “不考了’的三层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层表现为“心口不一”,家长无须干涉;第二层表现为情绪激烈,家长只需要停止增加压力,基本上也能解决。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亲没有选择求助心理咨询而是对孩子继续采取高压,那么‘不考了’就会产生第三层意思,那就是有了心理问题。不是主观上不考,而是客观上已经不能参加考试,就需要专业心理疏导才能改善,这不是通过父母亲的关心爱护就可以解决的了。”梁健说。
  对于正值备考的学生家长,梁健建议应做到“多看少管”,只要考试前做好孩子后勤工作,维护孩子的生活需要,缓解孩子的压力,关注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他要求,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即可,不宜时刻讨论学习,实时关心进度,这样只会徒增孩子的焦虑感。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