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家长总说“孩子能超常发挥就好了”
心理医生:家长太焦虑,比孩子更需要调整

  □本报记者
  徐日明
  连日来,本报联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举办的“助考新连心”活动持续受到关注。随着中高考考期的临近,“紧张”和“焦虑”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接线的心理医生发现,对于迎考这事儿,一些家长的紧张程度甚至高于学生,用考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发现我妈比我还焦虑”。
  心理咨询师表示,随着考期临近,多数考生心理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这并不奇怪。作为家长更应该放平心态,以成年人的强大心理素质为孩子作支撑,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如果成年人的焦虑情绪更重,孩子也会被这种情绪传染,情况就会更糟糕。
  考生和家长来到心理门诊
  考生:我妈比我紧张多了
  “我们接到的热线电话中,有七成是家长打来的,言语中流露的焦虑情绪很严重。面询的时候,家长显得比孩子更焦急,考生反而相对淡定。”心理咨询师梁健说。
  日前梁健面询时,一位中年女子带着儿子一起走进来。“我觉得我没有什么,我妈打了助考热线,还要我来医院看看。”面对心理医生,考生表现得比较平静。而母亲在旁边赶紧插话:“医生,不到一个月就高考了,孩子说临考前要调整心情,我看他天天玩手机恨不得去撞墙。”不过,她家儿子表示,自己复习还算顺利,模拟考试成绩也和平时差不多,临近考试心里难免会有些小紧张,但是感觉母亲比他更紧张。
  “每天我妈进我房间不知道多少次查看我在干什么,就是推门就进的那种。只要没看见我在学习就要唠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高考食谱,每天让我吃,逼着我爸和她一起轮流盯着我,稍有放松就唠叨起没完。”说起母亲的“强力监督”,孩子满肚子苦水。
  “其实孩子没问题,倒是您的情绪需要调整一下。”梁健说,“押”着孩子来心理门诊的家长比较常见,其中好多孩子没问题,而家长或多或少有点焦虑情绪,有些家长的焦虑情绪甚至远远超过了孩子。  
  数落唠叨威胁自我比较
  家长莫要将情绪转嫁孩子
  “考试临近,家里人都围着考生转,孩子的成绩成了家庭氛围的‘晴雨表’:孩子成绩提高了,家长也精神抖擞;孩子成绩出现回落,家长的心情就低落,还会时不时摆脸色给孩子看,这其实都是将压力转嫁给孩子的表现。”梁健说。
  “96311”热线接线心理咨询师介绍,根据考生的反映及家长在电话中的表现,焦虑的家长大致分4种类型:数落型、唠叨型、威胁型、自我比较型。数落型比较容易找茬,而且开口就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反问句。孩子回家想先休息一下,家长忍不住就发问,“怎么回家就想躺下?该干啥你不知道吗?”结果孩子刚到家就心情不好,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
  “现在的孩子还敢说?我和孩子妈在家里都是低声下气哄着学。”一些家长也是满腹苦水。而这种哄着学,就成了唠叨型,孩子一到家就唠叨,不管孩子有没有听进去,“作业可得按时完成”“上课要注意听讲,不懂就问老师”“再坚持一下,别老惦记着玩,玩的日子以后多得是。”
  在前两种方式不奏效时,一些家长满是感叹,回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父母也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就好了,于是出现了第三种自我比较型:“爸爸上学那会儿,学习条件可差多了,你现在不努力怎么对得起我和你妈天天为你费心费力?”
  还有少数家长简单直接,反复恐吓:“我已经尽力了,你自己掂量着办……”
  心理咨询师梁健表示,“通过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家长是带着情绪的。孩子考试家长只是辅助,当前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减轻压力,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相对于未成年人,家长的心智更为成熟,因此应明确主要目标,做好孩子的心理支撑,共同迎接考试,而不是讨论谁应该承担哪部分责任。”
  如何帮孩子调解情绪
  医生:别总盼着出现奇迹
  “孩子的成绩和我的期待还有距离,时间也来不及了,要是这小子能超常发挥就好了……”在热线电话中,经常能听到家长对心理咨询师这样说。梁健表示,“超常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其实这种寄希望于出现奇迹的想法,会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更严重。”
  心理咨询师认为,首先应该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孩子,家长要做的只有支持。即使是中考的学生,他们也有九年的学习经验了,要相信孩子能最合理地利用最后的冲刺时间,尽可能不要代替他们做规划;其次要把关注点从成绩转移到孩子的情绪上,对如何看待考试这一问题与孩子进行开放式交流,让孩子认清这只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人的一生选择的机会还有很多,在认识上给孩子释疑。
  另外,家长对孩子都是有期待的,即使家长不说,孩子也会感知。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轻松些,主动降低期望值并告诉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压力大,考不了第一名,第十名也行啊。”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孩子的变相打击,因为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认为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第十名,这是对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表现不认可的另一种说法。
  梁健表示,正确的方法应是将自己的期待告诉孩子,承认自己和孩子的平凡,不要抱超出孩子能力的期待,不要把期待寄托在考试超常发挥上,且表明态度这是自己的期待,并不是在强加孩子,只要他自己付出了应有的努力即可,这对于缓解孩子压力是有好处的。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