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蝉联学院第一,奖学金拿到“手软”,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
直博浙大!她是哈工程“宝藏女孩”


  □本报记者 梁潇
  蝉联学院第一,奖学金拿到“手软”,大学三年综合成绩93分,直博浙江大学……她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赓奖学金(自强之星)获得者闫佳音。
  每天晨跑,不带手机上床
  她时刻保持学习在线状态
  如何拥有笔直上升的成绩曲线?闫佳音有她的独门秘籍:先明确目标和需求,定制学习计划,深入学好知识,让学习生活充满节奏感。
  从大一入学起,闫佳音就保持着高中时期的自律习惯,3年来,她始终坚持“早6晚11”的作息。清晨6时,闹钟一响,闫佳音立刻起床,迎着朝阳去南体育场跑步热身。“保持良好状态,才能迎接挑战。”跑完两圈后,边拉伸边计划一天的安排。晚上10时,回到寝室后继续背半小时英语单词,大学期间累计打卡900天,睡前她绝不带手机上床。“避免分心,确保快速入睡,为第二天储备能量。”
  课堂上,闫佳音全神贯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她从不“攒”问题,“问题不及时解决,就像滚雪球”,每堂课后,她都会来到老师身边请教问题。
  线上授课给许多同学带来很大挑战,但闫佳音通过互动和笔记保持专注。教授《光纤原理》的关春颖老师生动的讲解让她深深入迷,她总在弹幕中充当老师的“捧哏”。“每节课我都积极回答,老师都记住我了。”
  “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学期要完成哪些任务?”“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吗?”大二开始,闫佳音不断反思调整,精细规划学习路径,提前一个月制订复习计划,确保每个阶段都高效有针对性。在她脑海中仿佛有个精准的“GPS”,要回顾或掌握的知识点时能迅速定位、精准抓取。大二上学期,她的专业成绩跃升为学年第一。
  家庭变故让她“一夜长大”
  用坚强“扛”起新希望
  也正是这个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父亲两次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一直在“蜜罐”中长大的女孩第一次体会到“一夜长大”的感受。
  “我要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家庭支柱。”闫佳音迅速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与医生沟通、陪护父亲,在同龄人忙着聚会的时候,她在做各种兼职,图书整理、摆摊售卖、辅导功课……忙碌着为家里减少经济负担、补贴家用。
  学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没有让闫佳音屈服,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撰写小记,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感悟。“我会努力以满意的状态为自己而活。”“希望爸爸和哥哥一直健康平安。”这些文字不仅是她情感的宣泄,更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你今年不申请助学金了吗?”学院辅导员在了解闫佳音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帮助她申请助学金。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她深刻体会到哈工程如“家”一样的温暖。“特别感谢老师第一时间想到了我,但是我觉得,一定有比我更需要助学金的同学,我想试试自己可不可以凭学习成绩拿到国家奖学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期间,她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标兵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奖学金包揽户”。同时,她在科创比赛上也收获颇丰,负责国家级大创项目,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她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坚韧而勇敢的她成功直博浙江大学。
  专业“排头兵”服务同学
  她是大家的“学习小管家”
  大学期间,闫佳音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努力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主动将同学们错误率高的题目统计整理出来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能够重点讲解大家掌握得薄弱的方面。”
  她组建“班级学习小组”,主动帮助同学们复习较难的知识点,将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分享到班级群里,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担任学院学习部部长期间,在与学院老师共同策划下成立了“学业帮扶志愿专栏”,为同学答疑解惑。
  “佳音一直帮助我,不厌其烦地为我详细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同在一个寝室的室友倪方淇在她的帮助下成绩提高了近60名,“她就是我们寝室的‘宝藏女孩’!”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