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为了955户受灾群众
5位社区网格员持续9个月真心付出换来百姓幸福

  罗金贵和妻子在清理社区墙面小广告。  
  齐兵(右)在帮助受灾居民转移。  
  崔紫君(右)为受灾居民登记申请救助款项。  
  开祥谦(右)和罗金贵(左)帮助受灾居民清理杂物。  
  汪凯背着受灾群众转移。  
  □本报记者 张大星 文/摄
  5月28日一早,睁开惺忪睡眼,罗金贵习惯性摸起手机查看“置顶项”。那个“位置”,是他专门给延寿县延寿镇团结东社区居民设的“重建日志”,12个着急办的事儿,还剩6项没完成。
  罗金贵是社区网格员。2023年,延寿县遭遇洪灾,全县1826户居民家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955户在团结东社区管辖范围内。从抗洪救灾到灾后重建,持续9个月,社区工作人员把居民放在了心尖儿上……就在5月28日当天,家住太和四胡同的张军荣、张立臣等4户居民,将两面锦旗送到社区。张军荣说:“我们的新房子上盖儿了,这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谢谢小罗和赵主任!”居民们也说,这锦旗上的“热情为民暖人心、情系百姓办实事”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社区主任赵秀媛一再婉拒采访,她说:“总书记说,‘老百姓的幸福是干出来的’,我只是干了我该干的,想写就写我们的5位网格员吧,他们能代表我们,他们的故事也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当地居民们说,5位社区网格员真心付出,让他们感觉特别“踏实”。
  最浪漫的事
  “网格伉俪”
  携手走在重建路上
  “刘大爷家门前的路修完,该给李姐家跑通水通电的事了……”罗金贵轻声跟妻子高延坤叨咕着。
  这对夫妻是大家眼中的“网格伉俪”。罗金贵负责给辖区267户居民跑灾后重建的事,大事小情他都得上心。罗金贵的妻子高延坤患病,走走路就容易摔倒。罗金贵不放心妻子,就带着妻子一起忙活。不想让丈夫分心,高延坤干脆申请调到社区工作,“也好替他分担些”。
  “小罗那真是没得说!为了能让我们的房子早点建好,从拆旧房到新房子上房盖,他一直跟进对接。”居民张军荣提起罗金贵,赞不绝口。张军荣家的房子是11户连脊房中的一户,她家和相邻三家是今年新建房,重建就得把4家的房屋及相邻的房子全部拆除。年初,邻居们因此闹起了矛盾、红了脸,多亏了罗金贵从中调解。
  “社区工作比较细碎,我就在手机上弄了个工作日志,按照轻重缓急标了4个颜色,黄色最着急、最置顶,绿色、紫色稍缓,处理完的事就标成白色……”罗金贵说,每天睁开眼,手机微信就有几十条留言,看着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居民眼中天大的事,必须一件件都办好。
  推迟婚期
  “90后”小伙
  因为实在遭“嗔怪”
  “洪水上来的时候,家里被淹了,是小齐和小汪带着铲车赶来,救了我一命。”景春胡同17号居民刘桂香说起洪水中的那一幕,心有余悸又激动万分。
  “齐兵这孩子特别好,为了忙我们的事,他把婚期都推迟了好几次,本来应该去年10月结婚,硬是拖到了今年1月底。为这事,估计他都被媳妇‘记恨上了’。”解放胡同居民田玉芳告诉记者,齐兵是负责他们这片的网格员,这位“90后”性格沉稳,说得少做得多,“我们碰上困难只要找他,不管是搬家,还是清淤泥,他从不抱怨,就那么默默地干了,太实在了……”居民们“嗔怪”着。
  “大爷大妈说笑了,我知道,这是心疼我们家齐兵呢。我这个网格员家属跟大爷大妈们一样,也希望他好好干工作,把大家的事处理好,更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别让我担心。”齐兵妻子于丹阳在尚志市亚布力镇工作。她希望记者转达她的谢意,让大爷大妈们放心,他们小夫妻虽然工作不在同一个城区,但会互相鼓励扶持,“听到大爷大妈们对齐兵的褒奖,还有他自己‘炫耀’的重建成果,我觉得很自豪、很幸福”。
  边哭边干
  入职新人
  变身“社区花木兰”
  “之前因为胡同修路,新建房无法施工,几十位居民找小崔要说法,小姑娘哪见过这架势,被数落得直哭,可眼泪一抹,又拿着表格来了,挨个给我们核实信息,询问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太难得了。”太和胡同29号居民侯文田说起去年9月的事,很感慨。
  1997年出生的崔紫君去年刚到社区工作,现在,她负责摸排214户居民灾后重建的详细信息、收集材料、上报档案、为受灾居民申请救助款项。“刚上班就遇上抗洪,真是难为小姑娘了。洪水过后的胡同里都是泥巴,走路都费劲,她一个小姑娘每天都得走1万多步……没想到这姑娘这么有韧劲,不光坚持扛住了,还越干越好。”太和三胡同居民刘丹告诉记者,这位常抹眼泪的小姑娘,已经多次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安抚大家情绪了。这小姑娘现在已经变身“社区花木兰”了。
  “居民们看着家里被淹心里着急,说话难免急躁,嗓音也大点,我都理解,虽然开始有些害怕,但干着干着就不怕了,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房子盖好后拉着我的手说感谢,给我塞好吃的,我心里就敞亮。”崔紫君说。
  社区的灯光
  居民们
  一直记在心里
  “每次路过社区,总能看见那里亮着灯,有时候晚上八九点钟还有人。我们都知道,那是小开在加班。”景阳南胡同居民王秀娟口中的小开,就是“90后”的社区网格员开祥谦,5个人中他岁数最小,负责着389户居民的灾后重建工作。
  “这孩子真是好孩子,就是有点‘恨活儿’,干活不惜力、不过夜,啥事不干完就不休息,我劝过他很多次,他就是不听。”社区主任赵秀媛说,她特别心疼这孩子,开祥谦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忙着整理居民档案、忙着给符合政策的居民申报救助金……“有天半夜,我路过社区发现灯还亮着,趴窗一看,开祥谦还在统计重建款项发放情况,我心疼坏了,可撵他也不走。”
  “不管遇上什么事,小开总是笑呵呵的,特别阳光。有时候,我们拿他撒气,他也不生气,默默地帮我们解决问题。看他那一笑,我们都不生气了。”景阳南胡同居民张喜杰说,受灾居民中有位残疾老人,小开经常买东西去探望,并帮助老人清理院内杂物。“我们都在网格群留言了,咱小开真是一心为大家办实事的好孩子”。
  退役不褪色
  甘愿做
  一颗“螺丝钉”
  “汪凯就是我们社区的‘螺丝钉’,只要社区工作有需要,他随时随地都能顶上去!”赵秀媛告诉记者,网格员汪凯是“80后”退役军人。洪灾发生时,他第一时间冲上前线,扛沙袋筑堤坝、背着被困居民撤离。
  灾后重建开始了,汪凯就成了“社区机动部队”,除了自己负责的118户外,还应急帮着大家处理工作事项,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工”,哪里有活儿,他一准第一时间到位。汪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当过兵,我不上谁上,在部队我就是‘螺丝钉’,到了社区更不能给部队丢人,必须什么都抢先!”
  “受灾户中有位独居老人,生病出院后无处居住,汪凯主动接老人出院,帮老人联系了养老公寓,还常去给老人送温暖、送关爱。我们这些邻居看在眼里,都非常感动。”大兴南胡同居民张艳芹说。
  “我们负责的955户灾后重建工作,现在已经完成了90%,预计6月20日左右,灾后重建工作将全部完成。我们还会继续跟踪服务,一定让大家过得比原来好!”赵秀媛说。
  本报征集
  “好人好事好故事”线索
  征集热线:18246099110
  聊聊您身边的好人好事,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百万网友共同见证冰城温暖故事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