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与婆婆同住15年 和睦背后也有“内伤”

  姜敏从小就性情温和,知书达理。恋爱结婚时,她憧憬了各种美好的家庭生活,同时也笃定拥有属于自己和丈夫的独立生活空间。可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由于公婆家一时无法为他们置办婚房,姜敏和丈夫结婚时不得已只能和老人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15年。
  无论是在邻居眼里,还是在亲友眼里,他们家都是幸福和睦的。对此,姜敏笑中有泪:“我和婆婆的关系很好,她爱我,我也爱她,我们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但说句实话,我也是‘内伤累累’。”
  姜敏在和婆婆同住的那些年里,丈夫的状态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局面?因为原来家里的所有家务活都是公婆在做,结婚后,丈夫还是住在父母家里,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公公去世后,家务活仿佛理所当然就变成了由妈妈和媳妇做。所以,结婚对丈夫而言,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对他来说,这个家,就是一个放松温暖的港湾,但对姜敏而言,这是需要一个时刻警惕的地方,需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即便是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为了家庭的和睦,姜敏都是一直在忍耐。
  两代人住在一起,不仅会涉及小两口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也一定会涉及第三代的教育问题。
  由于家里有老人在场,姜敏和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了父母的权威。孩子马上进入青春期,家长需做好各种教育准备。姜敏说:“这么多年来,因为我们婆媳双方彼此关爱、宽容、忍耐,大家总体上是和睦的。但其中还是有无数的、无法言说的‘抓狂’时刻。比如有时要批评孩子,婆婆认为孩子吃饭时不能管;刚吃完饭不能管;要睡觉时不能管;刚睡醒时不能管……我时常担心由于两代人在教育理念上的迥异会导致家庭矛盾的升级。这是我极不愿意看到的。”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姜敏小叔子结婚以后。他们小两口提出,想时不时地回来和婆婆住几天。恰巧,这也正合姜敏和丈夫的心意。于是,姜敏和丈夫买了自己的房子,顺水推舟出去单过了。婆婆也不再拦阻。这样一来,两代人各有各的空间,彼此独立,想聚的时候又能随时回来聚。
  就这样,在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了15年后,随着姜敏夫妇俩搬出去住,隐藏在心平气和背后“看不见的家庭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在姜敏看来,最理想的两代人相处模式是:彼此独立,各过各的日子,而不是住在一起,让小两口努力融入父母的家。这15年里,姜敏始终觉得,那不是“我的家”。如果是的话,应该有“女主人”的感觉,但姜敏没有。
  经历过这一切,姜敏认为最好的婚姻模式,就是必须在空间、情感、心理上离开父母,让夫妻二人成为一体。但现实家庭中,有的是父母离不开子女,有的是子女离不开父母。这就是各种家庭纷争不断的根源所在。
  当然,并非完全不能和父母同住。有一种例外,就是当父母年迈或患病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两代人应该住在一起。到那时,即便老人想干涉你的生活,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王丽洁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