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公园。
车辆厂工人在赶装车厢。
现今儿童公园里的“北京站”。
□王树元
20世纪50年代,时任哈尔滨团市委副书记的郭永泽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期间,参观了苏联儿童铁路。他回国后建议哈尔滨也建设一条儿童铁路。他的建议得到市领导们的重视,并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开展筹备工作。1956年,经过考察,南岗公园被改为儿童公园,并把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修建在该园中。
一
1956年4月
哈车辆厂承担制造任务
当年,哈尔滨市委把制造儿童火车车厢的任务交给了哈尔滨车辆厂,要求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作为礼物送给祖国的花朵们,把党中央对儿童的关怀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里更加快乐。
1956年春,儿童铁路的各项建设任务开始运作。
车辆厂党委接收到这项任务后,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厂党委把解体儿童火车车厢、车台的任务交给了解体车间,虽然当时工人们正在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而紧张地工作着,车间生产如火如荼,但当工人们听说这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条儿童铁路制造的列车时,大家感到非常光荣,更让一些老工人感慨万千。
他们曾饱尝了旧时代的屈辱,深知今天党和国家为关怀儿童们的身心健康,给孩子们修公园、建儿童铁路、造儿童列车,这些只有在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他们为孩子们的幸福感到高兴。虽然工作紧张,任务繁重,但他们坚决表示: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地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车台小组的工人们向全厂职工提出:除了保证四五月份生产任务外,还要完成4节儿童火车车厢的解体任务,并提出不计工时,作为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孩子们。
施工开始了,当时从市林业局运来的几辆小车台,所有的零件都已腐蚀锈死,甚至卸一个小螺丝都要十几分钟。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干,早一天让孩子们坐上小火车。车台小组的工人们上班有计划地抢修大机车头;下班挑灯夜战,拆解、组合从市林业局运来的几辆小车台,他们每天都干到很晚才回家。
二
各工组倾尽心血
力求“小火车”舒适安全
制造车体的工作更为繁重,特别是车厢的设计。当时车辆厂党委把设计任务交给了设计科工程师李义林。他身患胃病本该在家休息,但听说厂里接下生产儿童火车车厢任务后,高兴地承担起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李义林有不懂的就请教老工程师、老技术员,他四处寻找资料,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尽快把图纸设计出来,日夜奔忙。
李义林为把儿童火车车厢设计得既符合技术要求,又小巧美观,昼夜思考适于儿童操作的设计方案,回到家也不休息,有时坐在椅子上,闭着双眼,手不停地做着动作。技术员邹子成为了尾车上的一个制动装置,特意跑到林业部哈尔滨车辆厂画草图,在设计过程中他尽量采用大型客车的设计标准。
客车车间的工人们为了把儿童火车车厢造得美观、结实,让孩子们坐在上面既舒适,又安全,在组装中倾尽了心血,想尽了方法。尾车上的槽铁要折成90°弯,当时没有折弯机,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有人提出把槽铁割一个三角口后再折。但为了提高儿童火车车厢的质量,这个建议没被工人师傅所采纳。而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难题,铆工曹培生和王风山两人用了几天的时间,反复研究制作模型,终于把这个90°的弯折好了。
钳工组的工人们看到图纸上设计的栏杆是木制的,感到这种设计既不耐用又不美观。大家在一起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其改成铁栏杆。他们从废铁堆中找出一些适用的旧铁管,经过抛光、电镀处理后安装在车上,银光耀眼,十分豪华。电焊工人也大显身手,把手中的焊枪变成了绣花针,精心地在车厢的走台板上“绣”上了和平鸽,并配上了“祖国花朵”“世界和平”等词句。
为了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工人们提出了利用星期六晚间和星期日,放弃休息时间,为制造儿童火车车厢而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他们各司其职,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智慧都倾注在制造儿童火车车厢上。青年工人王永章为了把尾车上的圆形座席安装好,在脖子被电焊火花烫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完成了任务。
三
“小火车”成为
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5月28日,经过工人们近两个月的紧张工作,4节天蓝色的儿童火车车厢在哈尔滨车辆厂诞生了。午后,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少年儿童,手捧鲜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车辆厂,慰问给他们制造“小火车”的工人叔叔们。
6月1日,阳光灿烂,哈尔滨儿童公园红旗飘扬,百花丛中一片欢声笑语。身着白衬衫、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年儿童聚集在这里,为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的竣工和通车举行庆祝大会。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哈尔滨车辆厂厂长张鸿树等领导参加大会。南岗公园正式命名为儿童公园,131名少年成为儿童铁路第一期“员工”。随后,由哈尔滨铁路局局长王子文为他们授予行车权,发给少年司机行车证,并任命“北京站”站长及其他人员职务。
接着在全场热烈掌声中,吕其恩市长与各界代表一同为儿童铁路通车剪彩并讲话。而后,在孩子们的簇拥下,一些参与修建儿童铁路、制造儿童小火车的工人以及受邀外宾登上了美观、舒适的车厢,大家赞不绝口。
10时许,“北京站”响起开车准备铃声,站长发出开车信号后,火车司机拉响悦耳汽笛,火车头随之启动。列车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徐徐加速,驶过了桥梁、隧道和茂密树林,到达“莫斯科火车站”,人们好像来到了异国他乡。当列车从“莫斯科车站”出发向“北京站”行进途中,乘客看到马家沟河畔的花草在摇曳,两旁的高楼大厦在列队迎接,孩子们不由得欢呼雀跃。
后来,《人民日报》刊发消息报道了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的开通盛况。当时,除了苏联、法国,中国是第三个建成儿童铁路的国家,这个成就给予了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小火车”不断更新,成为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热衷研究哈尔滨城市历史及党史,多部相关作品在媒体发表。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