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感受南岗自兴起至解放前的历史发展进程
去南岗博物馆 重拾城市记忆






  □本报记者 于博洋 文/摄
  走进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就步入了南岗地区的往昔岁月。在博物馆里,观众能感受南岗自兴起至解放前的历史发展进程,重拾哈尔滨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记忆。
  博物馆建筑大有来头
  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位于南岗区联发街1号,这栋建筑本身大有来头。它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总稽核官邸旧址”,始建于1904年;1929年为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公馆;1935年为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参事住宅;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后称四野)指挥部曾在此办公。2010年初,南岗区委、区政府依照修旧如旧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投入资金重新修缮该建筑,作为南岗区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2013年11月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
  推开这座博物馆的大门,尘封的历史扑面而来。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新艺术运动风格,黄绿色调明快而温馨。建筑构造共分地下室、地面一层、二层及阁楼,建筑形式颇为自由,窗型多姿多彩。内部的通道、楼梯、门窗、天棚和地面均保留了建筑原貌,连二层敞开的木质凉廊的地砖都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原貌。
  据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社宣办主任刘萌思介绍,南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主题为“百年南岗历史展”,包括依路兴起、乡城嬗变、商贸繁荣、医疗与卫生、教育与人才、建筑与往事、文化与艺术、世纪风云8个主题展室。此外,还设有专题展室——红色特工、连廊展区、情景再现室和放映厅。
  南岗区曾称为“秦家岗”
  南岗区以前被称为“秦家岗”,是因为最初曾有一户“闯关东”来的秦姓人家在此居住、创业,而秦家奉行“为人要忠义,办事要公正”的十字家规,逐渐受到人们的尊重并享有一定声望,便将这里称为“秦家岗”。
  自1899年起,中东铁路工程局便对秦家岗未来的街路、交通、水电、通讯、环卫、消防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及中东铁路公司和附属单位办公楼房、文化娱乐、教育场所、教堂、商场、旅馆、酒店等,作了统筹安排。哈尔滨在开埠、设治前后的10年里,已初具近代城市的规模和水平。至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已跻身于京、津、沪、杭等中国大城市行列。
  在商贸繁荣展室,观众可以通过大量详实的图片、文字了解到,南岗作为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受到外国企业家和外侨的青睐。20世纪初,兴起了一批外国企业,大批外国侨民也生活于此,20年代,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哈尔滨建筑艺术的精品展厅
  南岗早年华洋杂处,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不同的生活方式、各异的宗教习俗,在这里互相碰撞、互相吸纳、互相包融。虽经历岁月消融、时代更替,南岗仍是来到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必到之处。
  在生活百态展室,丰富的图片讲述着从前的故事:南岗人津津乐道俄罗斯的红肠、红汤、面包、布拉吉(俄式连衣裙),见到俄罗斯人的时候更是不免要说几句俄语,唱一段《红梅花儿开》。
  哈尔滨开埠后,世界各国不同艺术流派的建筑师、设计师把南岗作为实现他们艺术理想的实验场,设计、建造了一大批顶级水平的楼房、教堂。记者在建筑与往事展室看到,图片上的建筑不但类型丰富、风格各异、精雕细琢,而且坚固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南岗被誉为“哈尔滨建筑艺术的精品展厅”,与哈埠另一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上的建筑共同谱写了“凝固的华彩乐章”。
  20世纪初,哈尔滨已是西方和东洋文化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观众可以在文化与艺术展室看到,南岗作为哈尔滨文化高地,迅速迎来了文艺体育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多元文化共荣共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此时的哈尔滨,芭蕾舞学校、音乐学校陆续开办,影院剧场林立,丰富了这里的艺术生活,也培养了许多音乐、舞蹈、戏剧人才。
  哈尔滨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作为哈尔滨中心区域,南岗区“绾欧亚交通之枢纽,居华洋商埠之中心”,在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